ENG

調控經濟 及時救市(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自2月與內地全面通關至今逾半年,成功帶動人口上升。政府統計處近日公布2023年中的香港人口臨時數字,較去年中增加15.2萬人。隨着疫情緩和及防控措施陸續放寬,香港與內地及世界各地逐步恢復正常往來,促使不少在疫情期間留在外地的港人回流,加上各項吸引優才、輸入外勞等計劃,稍微紓緩勞動人口不足的壓力。

布氏鯨事件的啟示:新時代下的香港生態旅遊(黃進達) – 評論文章

上月布氏鯨進入在香港水域,因綜合不利因素下受傷離世,全港市民關注亦惋惜。在政府與專家尚在了解鯨魚死因的這段時間,社會繼續討論到底是否要為鯨豚在香港設立保護區,或者是否要訂立觀鯨守則甚至立法規管等。布氏鯨事件令公眾對本地生態旅遊引起興趣,本是好事,尤其香港有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但最後樂極生悲,無疑反映香港社會對有關海洋資源的保護政策不足,也曝露香港生態旅遊人才的缺乏的不爭事實。

經民聯捐款50萬元支援華北賑災

華北地區近日發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經民聯向中央駐港聯絡辦賑災專戶捐出港幣50萬元,用於支援受災同胞。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副主席林健鋒、吳永嘉,秘書長陳祖恒,副秘書長陸瀚民,執委龍漢標及林顥伊博士今日 (8月15日) 來到中聯辦遞交有關支票,由中聯辦副主任尹宗華代為接收。

香港文匯報是時代的見證者(梁美芬) – 評論文章

40年來我一直是香港文匯報的忠實讀者與評論作者。作為時代的見證者,我看到現今香港在中央政府的正確思想指引下,「一國兩制」的事業行穩致遠,投身日新月異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我和香港文匯報共同見證香港、國家的歷史進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滿心期待香港能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展現特區優勢。

全方位釋勞動力 突破經濟發展樽頸(陳祖恒) – 評論文章

疫情過後,本港經濟正處於復甦、復常階段,惟各行各業已深深感受到結構性勞動人口短缺及人口高齡化,為經濟發展帶來的樽頸和阻礙。以航空業為例,人手不足問題令機場運力及物流載力,遠遠未能回復到疫情前水平。筆者期望,政府與各界攜手,想方設法釋放潛在勞動力,從量到質提升本地勞動力。

常備不懈 未雨綢繆(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特首李家超自上任以來便一直遵從「以結果為目標」的理念。自2022年《施政報告》中強調招商引資的重要性後,政府在短短半年時間便分別成立「引進重點辦公室」及「人才服務窗口」等,並積極與海外多個地方緊密交流並確立合作關係,以行動來凝聚互信,確切為香港商業和投資前景「鋪路」。

借鑒杭州經驗 發展文體旅產業(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於7月31日至8月3日前往杭州,進行為期4天的職務訪問,共有16名立法會議員參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亦有參與部分行程。是次訪問旨在考察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的兩大主要場館,了解杭州市與東陽市的體育、文化和旅遊產業的發展近況,並與當地政府官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