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並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發展戰略,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筆者認為,香港必須透過北部都會區及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區發展,更積極將香港建設成國際創科中心,並更積極回應國家創科戰略。
北部都會區絕對是香港未來的重要發展引擎,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將會是香港創科發展的橋頭堡。國務院去年底正式印發深圳園區發展規劃通知,為河套區發展指明路向,充分體現國家對本港及大灣區創科建設的支持和重視。筆者認為,北部都會區及河套香港園區可從以下幾方面做好規劃和發展。
第一,河套深圳園區規劃指出,國家目標要在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率的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並於2035年與香港園區全面形成創新發展格局,包括成為世界級科研樞紐,目標明確而具前瞻性。
筆者認為,要形成創新發展格局,河套深港園區就要做好對接,首先要打通園區內人流、物資流、資金流、信息流及數據流等。
爭取深港園區 「一區兩園」政策
筆者期望政府繼續努力,爭取在「一區兩園」(即香港創科園和深圳創科園組成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內試行專屬跨境政策,發揮好「一國兩制」優勢,推動河套區作為新規則的實驗田。
以人流為例,筆者希望政府爭取簡化「一區兩園」內人員流動的流程和手續,促進園內的人流暢通。數據流方面,筆者認為可在符合國家法規及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爭取擴大內地科研數據予香港園區的企業使用,將香港園區打造成「數據特區」,促進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人工智能及數據產業發展樞紐」。
第二,要打造河套成為世界級科研樞紐,筆者認為,本港不同科研機構和5所研發中心絕對大有可為,他們都具有雄厚的基礎科研實力。例如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在物料研發、可持續解決方案上,擁有舉世公認的實力,屢獲國際殊榮。因此,政府在規劃北部都會區的創科發展上,應為研發中心、半官方機構預留土地設立據點,既壯大相關機構的自身發展,同時可藉此更好地為入駐企業和人才提供支援。
建「國家實驗室」 力吸科研團隊
第三,國家定位河套區為開放合作和創新示範的合作區,筆者認為香港可透過生產力局等工商業支援機構,引入國家及國際評定「新型工業化」、智能製造成熟度的認證標準,例如國家的《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評估方法》、德國的《工業4.0》成熟度標準等,其後由相關機構幫助入駐園區的企業取得相關認證,讓河套成為國際和國家標準對接的示範地,發揮香港的超級連繫人和國際化的獨特優勢。
同時,筆者期望,政府能推動在河套香港園區建立最高級別的「國家實驗室」,並吸引更多全國重點實驗室進駐,助力園區吸納更多「國家隊」科研團隊入駐,壯大河套的創科生態圈,將河套建立成世界級科研樞紐。
第四,人才是發展北部都會區不可或缺的部分,筆者希望政府繼續優化高才通等政策,為香港注入新血,並繼續做好職專教育,鼓勵不同院校及機構等加強未來技能培訓工作,開辦更多與人工智能、雲端技術等課程,壯大創科工業人才庫,滿足河套對人才的需求。
筆者與社會各界都對北部都會區創科建設充分期待,期望政府能夠加快規劃和細化河套香港園區的產業布局,更大力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協同發展,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高品質創科發展。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694476/4%E6%8B%9B%E5%AE%8C%E5%96%84%E6%B2%B3%E5%A5%97%E7%94%A2%E6%A5%AD%E8%A6%8F%E5%8A%83%20%E5%8A%9B%E6%8B%93%E5%89%B5%E7%A7%91%E6%A8%9E%E7%B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