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香港的競爭力 – 書面質詢 (石禮謙)

以下為十一月十三日立法會會議上石禮謙議員的提問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2013-2014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報告),香港在涵蓋148個國家/經濟體的全球競爭力指數整體排名中,今年上升兩位,名列第七位。儘管整體排名有所進步,香港在數個範疇的排名顯著偏低(例如香港的小學和中學入學率的排名分別維持在第89和93的低位)。報告建議香港需要在高等教育(名列第22位)和創新(名列第23位)方面作出改善。報告又表示,香港應解決研究機構質素(名列第31位)及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名列第32位)有限的問題。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加大力度提高香港的中、小學入學率;

(二)將會如何提升香港在研究機構質素及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方面的競爭力;會否撥款提升本地科研機構的質素,以及修改移民政策以吸引更多海外科學家和工程師來港工作和生活;及

(三)鑑於報告載述,在港營商的五項最大障礙是(i)創新能力不足、(ii)政府的官僚體制欠缺效率、(iii)通脹、(iv)政策搖擺不定,以及(v)勞動人口的教育水平不高,政府有否推出或會否推出針對性的措施消除該等障礙;若然,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問題的三個部分,我的回覆如下:

(一)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2013-2014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報告),小學淨入學率是指在學法定學齡兒童佔相應的法定學齡人口的比率。法定學齡是由國家教育體系界定,而資料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局。就香港而言,學齡兒童是指6至11歲的兒童。中學總入學率是指接受中學教育的總學生人數(不論年齡)佔相應的法定年齡組別人口的比率。就香港而言,在實施新學制前是指12至18歲的青少年,實施新學制後則指12至17歲的青少年。

  香港的實際情況與上述定義不盡相同。我們容許年滿5歲8個月至不足6歲的兒童入讀小一,而年滿11歲8個月的學童因而或已升讀中學。這些學生並不包括在小學淨入學率的定義內。事實上,自一九七八年起,所有入讀公營學校小一至中三的兒童已獲提供九年免費普及基礎教育。就此,政府已確保本港學童均可接受小學教育。

   此外,新學制在二○一一至一二年度全面實施後,本港學生均可接受六年中學教育(即中一至中六)。然而,報告引述的年度是二○一○至一一,在這段期間,香港仍在實施五年中學教育,而所相比的國家/經濟體卻已實施六年制中學教育。我們相信日後的報告將能更準確反映本港的情況(特別是中學總入學率)。

(二)政府高度重視提升本港科研機構包括高等教育機構及研發中心的競爭力,以及培育本地科學、科技及工程人才。

  提升研發能力需要長遠投資。經各界多年的努力,香港在這方面已有不少進展。

科研機構質素
——————
   在高等教育機構方面,我們有六所本地大學積極進行科學研發工作。在二○一一至一二學年,這六所大學獲政府撥款用於研究方面的金額約為57億元。其中三所大學更躋身二○一三至一四年度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學排行榜首50位之內。

  在應用研發方面,政府於二○○六年成立五所研發中心,推動和統籌五個選定科技範疇內的應用研發工作。過去七年,五所研發中心共進行超過570個科研項目,共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超過33億元。五所研發中心在達至業界贊助水平目標、開展更多研發項目及研發成果實踐化/商品化各方面,均取得理想表現。例如: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研發的高支扭妥棉紗生產技術;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與香港海關共同研發的電子鎖應用技術,以簡化香港空陸 及海陸貨物轉運的通關程序;以及由上述列舉兩所研發中心和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共同研發的追蹤系統,方便老人中心管理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病人的行蹤。

科學和工程人才
———————
  在二○一二至一三學年,約34000人(約為學生總數的35%)修讀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科學、工程及科技學科,他們是滿足業界人才需求的生力軍。

  政府亦已推出一系列措施鼓勵更多大學畢業生投身科技行業。有關措施包括:

(i)創新科技署的創新科技獎學金計劃

  創新科技獎學金計劃為本港大學優秀的科學、科技及工程學科學生提供財政支援,以便他們到海外學習,並安排有關科技的實習機會和導師支援計劃。

(ii)研究資助局(研資局)的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

  該計劃在二○○九年推出,藉以招募世界各地的精英學生到本港院校修讀博士學位課程。這項計劃在二○一三至一四學年共收到來自全球106個國家/地區的4785份申請,最後共有185名來自33個國家/地區的精英接受獎學金來港修讀博士學位課程。

(iii)創新科技署的實習研究員計劃

  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實習研究員計劃旨在資助科學、科技及工程學科學生,讓他們參與創新科技署轄下創新及科技基金所資助的研發項目。計劃自推出以來,已提供超過1300個實習研究員職位。

(iv)研資局的傑出青年學者計劃

  這項計劃旨在吸引、支援和培育新入職資歷較淺的大學教職員。這項計劃資助合資格的研究員,進行獨立研究工作並開展教育活動。

(v)香港科學園的創業培育計劃

  香港科學園的創業培育計劃旨在培育年青科技企業家,為他們提供價格相宜的辦公室、共用設施及設備,以至與營商有關的支援服務,從而支持他們進行創新活動。至今,已有超過430家公司受惠於這項計劃。

(vi)培養充滿活力的創新文化

  創新科技署繼續舉辦及支持各項活動,以提升市民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對科技的興趣。活動包括每年一度的創新科技月,當中以創新科技嘉年華為亮點。

入境政策
————
  我們奉行開放的入境政策,以便利全球各地的優才及專才來港。現時,優才及專才(包括科學家及工程師)可經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來港。我們會不時檢討有關計劃,以確保其繼續切合本港的情況及需要。

(三)根據受訪者的評分,報告共列舉16項在香港營商的困難因素。首五項為創新能力、政府的體制效率、通脹、政策穩定性,以及勞動人口的教育水平。政府認同有需要繼續致力保持香港方便營商的環境。

創新能力
————
   香港的創新能力有賴我們各項核心優勢配合。這些優勢包括與內地以至全球的緊密連繫、世界級的大學及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不過,我們亦面對不少挑戰 及限制。舉例來說,香港的經濟由服務業主導,製造業於二○一一年僅佔本地生產總值1.6%。此外,香港並無國防開支。許多其他經濟體的經驗顯示,製造業及 國防開支均是帶動研發活動的重要因素。

  為增強我們的創新能力,政府致力促進「官產學研」的合作,推動研發及技術轉移活動。我們的主要策略包括:提供世界級的科技基礎設施及財政支援、培養人才、促進與內地和海外的科技合作,以及推廣創新文化。例如:有見香港科學園的租用率超過95%,政 府已全面展開第三期發展工程,並將於二○一四年至二○一六年分階段落成,屆時可容納額外150間科技公司,創造4000個研發職位。此外,創新及科技基金已推出優化措施,資助本地研發成果的各項實踐化/商品化活動,包括製作原型和在公營機構推行試用計劃。我們於二○ 一一年亦推出公營機構試用計劃,旨在為已完成的創新及科技基金研發項目提供額外資助,支援製作原型/樣板及在公營機構內進行試用計劃。為把握內地市場所帶來的機遇,我們一直與內地當局緊密聯繫,務求建立更多的合作平台,如香港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香港科學園的國家綠色科技產業化(夥伴)基地、香港應 用科技研究院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等。

政府的體制效率
———————
  根據世界銀行發表的二○一三年全球 排名榜,香港在營商環境方面在全球位列第二,排名較七年前(二○○六年)上升三位。自二○○六年起,政府按照方便營商諮詢委員會及其轄下專責工作小組的意 見,推行各項方便營商措施,日後亦會繼續在「精明規管」計劃之下及其他方面,推行相關措施。

通脹
——
  消費物價通脹在二○一二年大致呈放緩趨勢,在二○一三年亦大致平穩,基本通脹率在首九個月平均為4%,與二○一二年下半年相約。

   香港作為一個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對通脹的控制能力有限。然而,我們已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以減低通脹風險和紓緩通脹對民生的影響。政府一直努力透過防範樓市過度熾熱、防止信貸過度增長和追求穩健的財政政策以緩解本地產生的加價壓力,並同時提供一次性和具針對性的紓困措施,幫助低收入群體。此外,政府一直大力投資基礎建設,在中長期而言,會提高我們整體經濟的產能和效率,並減輕從供應層面產生的通脹壓力。

政策穩定性
—————
   香港是一個政策穩定的地方。傳統基金會自一九九五年開始,一直藉其每年發表的經濟自由指數評定香港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香港一向被譽為一個法治、自由和開放的社會。私人產權和合約精神得到高度尊重和法律保護。我們有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實行自由市場政策。基本上沒有限制旅客、貨物、服務、資訊、外匯和 資金的流動。香港亦有健全的規管制度。社會一向尊重言論和表達自由,公民的基本權利亦得到基本法的充分保護。這些體制上的有利條件皆是香港的重要競爭優 勢。

勞動人口的教育水平
—————————
  政府的政策是透過推動公帑資助與自資專上界別相輔相成的發展,提供優質、 多元、靈活和多階進出的升學途徑。在二○一二至二○一五三年期,我們增加教資會的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包括增加第一年學額至每年15000個,以及倍增高年級收生學額至每年4000個。與此同時,經本地評審的全日制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學額今年約有7000個。自資的高年級學士學位課程學額亦由二○一○至一一學年約3000個增至今年約7600個。

  香港的學士學位課程入讀率現 在超過30%。預期在未來兩年內,適齡人口組別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青年有機會修讀學士學位課程。如連同副學位學額,修讀專上課程的青少年更將近七成,為香港 未來發展提供優秀人才。展望未來,隨著適齡人口持續下降,升讀專上課程的學生比例更會持續上升。

  我們察悉報告把專上教育的總入學率納入評級指標之一。因此,採用四年制學士學位課程的經濟體與採用三年制學士學位課程的經濟體相比,評分較佳。由二○一二至一三學年起,香港的學士學位課程標準修業期已延長至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