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盡快展開第四次整體運輸研究議案 – 發言 (盧偉國)

主席,我首先多謝易志明議員動議的原議案,讓大家可一起探討這個關係香港經濟發展及社會民生的重要議題。迄今,當局共進行了3次整體運輸研究。第一次,是1976年落實興建地下鐵路系統。第二次,是1989年落實興建包括北大嶼山快速公路、青嶼幹線、機場鐵路/東涌線、將軍澳支線及西鐵線在內的道路和基建設施。第三次,是1997年,並在1999年據此制訂《邁步前進︰香港長遠運輸策略》,提出5項政策綱領:包括更妥善融合運輸與城市規劃;更充分運用鐵路,以此作為客運系統骨幹;更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務和設施;更廣泛運用新科技來管理交通;以及更環保的運輸措施。平心而論,這3次整體運輸研究所制訂的策略,以及據此落實的交通基建設施,多年來,除了為廣大市民提供具質素的公共交通服務外,對於促進本港社會經濟發展,例如配合赤鱲角機場的啟用、東涌及將軍澳新市鎮發展等,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事隔10多年,香港的社會經濟情況已發生相當大的變化,例如以往的整體運輸研究均以香港市內交通為本位,而近年隨着香港與內地交流日益密切,無論人流或物流,均形成龐大的跨境運輸需求。運輸署曾經先後進行兩項全港交通的運輸調查,即交通習慣調查及貨車行程特性調查,以提高有關推算至 2031年的全港交通流量預測的準確度。政府在去年 11月 25日向立法會報告,將展開《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有關範疇除了檢視各項公共交通服務的角色定位,亦會就所謂有迫切性而須優先處理的8項課題,例如的士服務情況,進行專題研究,期望兩年內全部完成。當局表明,現階段無意進行範圍較廣泛的第四次整體運輸研究。我認為,無論是交通流量調查和預測,或相關的專題研究,均顯得零散和狹窄,缺乏整體性思維和前瞻性,無法代替第四次整體運輸研究。

主席,交通基建規劃實質上是綜合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否則有關討論可能讓人“見樹不見林”。在2013年10月9日,我曾在本會提出“制訂長遠基建規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議案,強調需要因應長遠人口和經濟發展趨勢、產業發展、土地和房屋供應、環保優質生活等因素,為本港制訂長遠的未來基建規劃。我認為,以此為基礎才有可能制訂前瞻性的長遠運輸發展藍圖,而香港亦十分需要一套全面綜合的交通基建發展策略,這套策略最少應包括兩個層面:其一,提升本地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包括制訂措施完善的集體運輸網絡,檢討不同交通工具對道路使用的分配和安排,以及讓各種公共交通工具有清晰的定位,相輔相成,維持合理競爭,以及持續健康地發展;其二,促進區域發展與合作,包括配合日後落成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完善跨境接駁系統、改善現有海陸空通道、落實境外的交通配套設施,來滿足跨境運輸需求的增長,並以珠三角東西部及周邊地區形成策略性交通網絡,提升香港作為區域運輸及物流樞紐的地位。顯然,這些議題必然會涉及全面檢討目前的整體交通運輸政策,政府應盡快展開第四次整體運輸研究,以期引起社會討論,尋求共識。

今天有部分修正案內容顯示,有社會意見質疑本港應否優先發展鐵路運輸系統,認為其他公共交通服務有可能被邊緣化,我對此不敢苟同。以鐵路作為客運系統骨幹,是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得出的結果,反映香港的實際情況,因為鐵路具有載客量高、覆蓋面廣、排放量低等社會效益。政府於2014年9月公布《鐵路發展策略2014》,顯示現時本港鐵路每天的載客量超過450萬人次,佔公共交通乘客量約40%。如果發展策略提出的 7個鐵路項目建議全部順利落實,估計到2031年,鐵路網絡將覆蓋本港約75%人口,而公共交通乘客量的佔有率將上升至45%至50%。鐵路屬於大型集體運輸系統,不但可以疏導大量人流,亦能紓緩道路擠塞,更可減低車輛造成的空氣污染,發揮環保效益。然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專營巴士、公共小巴、的士和電車等,均仍然具備策略性的角色。它們不單可服務其餘約50%公共交通乘客,尤其是在非鐵路輕易可達的地區,而且即使在鐵路網絡覆蓋的範圍內,只要角色定位清晰,亦可憑藉優質服務或具競爭力的票價來滿足不同市民的需要,發揮重要的接駁功能。

政府當局剛於去年12月16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文件,提出未來10年,以48萬個單位作為總房屋供應目標。當然,落實目標需要適時及足夠的土地供應,亦需考慮相應的交通基建配套,所以當局有必要就土地及房屋供應,以及集體運輸網絡發展進行整體規劃。鐵路系統的優點之一,是有助於釋放鐵路沿線地區的發展潛力,讓高密度的發展項目更易落實,帶動地區的房屋及經濟發展。

主席,交通基建規劃與其他城市規劃的議題一樣,往往涉及眾多持份者,特區政府必須因應香港不斷變化的社會政治環境,探討新的規劃機制,全面檢討,並且優化現有公眾諮詢機制。在規劃階段,政府應盡量吸納不同持份者的意見,以免在項目開展後,才因拆遷、環境評估、成本效益等問題,而備受種種爭議所困擾。在落實各項規劃的階段,有關當局亦應從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工程項目的延誤中汲取經驗教訓,加強相關政府部門在協調和監察等方面的角色,完善有關機制,確保相關的交通基建規劃和工程項目能按輕重緩急,穩妥有序地落實,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具效率兼且票價合理的公共交通運輸服務。

主席,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