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議案 – 發言 (林健鋒)

主席,你猜社會上的年輕人及我們的下一代目前關心的是甚麼呢? 我所接觸的很多年輕人的說法就是︰ “買不起樓, 上不到車”。

現時,很多年輕人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已經不容易,他們面對不少工作壓力及殘酷的職場競爭,亦要不斷進修及充實自己,力爭上游。不少年輕人對未來的前途感到擔憂, 他們說︰ “買不起樓, 所以不敢娶妻”。我不知他們的父母聽到他們說不敢娶妻後, 會有怎樣的心情。

香港地少人多,樓價越來越高,寸土尺金。樓價高企除了外圍經濟因素及投資活動之外,住宅土地供應不足,亦是最根本的原因。經濟固然有周期和起伏,2003年樓市崩潰的時候,香港部分市民變為“負資產”, 他們都苦不堪言; 而現在樓市高企的時候, 不少意見則認為政府要出招遏抑樓價, 幫助市民“上樓”。

我們現在討論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可以提供533公頃的可發展土地, 以供發展53 800個公私營住宅單位, 當中更有二萬三千多個屬公營住宅單位。這個計劃在1998年便開始討論,經過十多年的醞釀, 以及3個階段的公眾諮詢期。一直以來,大家都沒有甚麼意見,直至最近,當這個計劃成為社會焦點的時候,便有很多人借題發揮, 趁機“抽水”。

主席,這個發展計劃已經醞釀了十多年,人生有多少個10年可以讓我們荒廢? 如果議會及社會每次遇到具爭議性的政策的時候,不作討論磋商,便一副要對抗、為反對而反對的態度,非推倒重來不可的話, 我們的年輕一輩及子孫後代會否埋怨我們呢?

目前社會上普遍的住屋需求,與一個討論了十多年的新市鎮發展計劃正好契合,亦在一定程度上可滿足市民的需求,符合香港未來人口的住屋需求。如果政府每次都要有掌聲才做事,被人責罵便退縮,有爭議便撤回,這些做法是否香港的發展模式? 是否符合香港市民的利益呢?

我明白市民有很多不同的需求,在推出一項大型政策時,當局需要深思熟慮,亦需要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這些都是需要政府下工夫的。特別是相關計劃一旦牽涉土地利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便必定會引起不同的聲音和爭議。舉例而言, 石禮謙議員早前提到以“容許土地業權人士參與的模式”發展, 而政府則建議以發展傳統新市鎮的模式收地,但何謂發展傳統新市鎮的模式,社會對此仍然有很多不同的意見。無論如何,我覺得政府可以吸納有關的意見,讓計劃以最平和、最便利、最有效率的方式進行。

對於一個醞釀十多年的計劃,我們討論的重點應該是如何廣納民意及在高透明度之下,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以及如何落實計劃,而不是利用發展的問題挑動矛盾, 煽動對立的情緒。

在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中,社會上的一些報道及聲音引起市民的關注。我認為,政府對於一些子虛烏有的說法,需要盡快澄清、直接反駁、提出數據、說出事實,以消除市民的擔憂,因為如果不盡快消除,假話說得多了都會變為真話。其次,政府亦要加強介紹這個計劃,向市民清楚交代,建造新發展區的政策目的是為了應付香港未來人口增加的需要, 以及符合長遠發展。

此外,香港北部緊鄰深圳與珠三角地區,三十多年來的發展經驗讓我們知道我亦參與其中與廣東省在各方面交流和合作,互相支持,是香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在融合的過程中, 堅持“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等原則, 以港人的利益為依歸,粵港兩地的合作就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如果政府能好好地處理市民的意見,清晰交代市民的關注,相信有關這個計劃的流言蜚語將會不攻自破,市民便會理解和支持計劃的推行。

主席,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