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應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議案 – 發言 (林健鋒)

主席,聽畢湯家驊議員的發言,我還以為今天的討論關於一項政治議題。我實在想不到為何一項如此簡單的經濟議題也會被政治化。我今天的發言會集中在兩個地區的經濟及金融發展。

主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成立以來,有香港人擔心會搶去香港的生意。我覺得我們應該保持警惕,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好好發揮香港本身的優勢,便無需經常擔心。經過過去30多年的發展,國家已經到達現時的規模,上海自貿區的成立亦可算是必然的事, 即使今天不發生, 明天也可能會發生。

上海與香港無異,同樣是國家的金融中心。情況便猶如一架雙引擎飛機般,一個引擎是香港,另一個引擎是上海,這兩個引擎一同帶動國家的發展需要,不存在上海將香港比下去的問題。香港甚至可以借助上海自貿區的契機, 更上一個台階。

面對不同的競爭,我們要採取積極心態。要其他地方放慢步伐來遷就我們的停滯不前,是本末倒置的。相反,我們要認清香港的優勢,好好計劃香港的長遠發展,那麼無論其他地方是否設立自由貿易區,也不會影響香港繼續繁榮。

主席,面對充滿競爭的環境,我們要懂得把握機會,放在我們眼前的便有粵港澳自由貿易區(“粵港澳自貿區”)這個機會。設立粵港澳自貿區,是希望透過廣東省、香港和澳門三地合作,錯位發展,互補不足,建立一個以服務自由化、投資便利化及金融創新合作為主的自由貿易區。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概念已並非新鮮事物,不論是歐洲聯盟還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 近數十年來已成立越來越多經濟合作組織,目的是善用各方優勢,令整個地區受惠。粵、港、澳三地本身已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香港是自由港,是世界名列三甲的國際金融中心,亦有地理優勢,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貿易中心,更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優質的高等教育,亦有一流的專業服務,營商環境世界第一,數十年來已經習慣和全世界做生意。

廣東省則是最先“富起來”的經濟大省, 產業多元化, 有龐大的製造業作為基礎,在科研創新方面亦走在全國前列。而且,廣東省道路網絡貫通全省,由廣東省到全國各地,高鐵短時間內已可以把我們運送至目的地。廣東省的沿海航運貿易亦蓬勃,更有南沙、前海及橫琴三大平台。澳門在休閒娛樂及商務接待方面亦有其優勢,是著名的旅遊地點。

香港及澳門自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時已成為成員,有豐富貿易經驗,又有“一國兩制”的優勢。粵、港、澳交通基建完善,海、陸、空交通也非常發達,三地人口合共1億1,000多萬,又有整個廣東省作為經濟腹地,地理上亦接近東盟各國,可以把握東南亞國家高速發展的契機, 將生意帶來粵港澳自貿區。

主席,粵港澳自貿區尚未成事,所以我們更要努力爭取,不可以大安旨意,反而要盡力促成粵港澳自貿區的成立。我們要與廣東省和澳門緊密合作, 鼓勵工商界共同參與, 亦要讓香港市民能夠齊心一意,促成粵港澳自貿區的成立。粵港澳自貿區日後除可以讓全世界的資金利用這個平台更方便地投資外,亦能夠為香港金融及工商專業人才提供新的發展機會。

大家可以想像到, 三地合作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以“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和“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為例,兩地政府多年來召開多次會議,背後作出很大努力,才有今天的合作成果。即使如此, 在實際操作上, 依然會面對諸如“大門已開、小門未開”的問題。所以, 我們將會有很多細節需要認真探討, 甚至在中央政府批准粵港澳自貿區成立前亦要做很多準備工夫。大家要多討論、交流, 審視各方面可如何分工合作。

我希望大家能夠齊心合力,不要單單仰慕別人的發展,反而要走好自己的路,讓粵港澳自貿區早日落實,三地共贏,希望藉此契機吸引更多資金來港,從而讓粵港澳三地有能力為未來的年青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主席,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