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建設新北大嶼山議案 – 發言 (梁美芬)

代理主席,在多年前,有一位小女孩隨着父母居住在油麻地文明里一個板間房內,後來他們幸運地獲分配公屋,因而搬遷到荃灣。當時荃灣是一個很荒蕪的地方,但為了改善生活環境,小女孩
整家便搬遷到那裏,她隨而亦轉至荃灣就讀小學。小女孩在荃灣唸畢小學後, 有機會獲分派到中區一所中學, 每天乘船、乘車來回需時2小時30分鐘, 連續7年也是如此。這位女孩子最後因為在荃灣的生活環境相對較在油麻地時好一點,所以唸書成績才能“過關”,入讀大學。

我說出這個故事,是因為這是我的切身經歷。我們今天看到很多問題,均是出於政府現時要很困難地在市區尋覓很多土地。我今早在立法會內亦看到,政府和香港浸會大學一起爭奪一幅土地,大家都說要用來發展。日前,我從電台聽到一位消防員代表說,把工廈改建為住宅房屋並不適合, 而且防火安全亦很有問題。

所以, 在今年1月24日, 林鄭月娥司長也承認, 考慮到安全的問題, 政府最初提出要把工廈改建為住宅的建議, 未必能如此順利推行。所謂改建工廈,很多的想法都是要把工廈改變為臨時房屋。香港有1 400幢工廈, 但把這些工廈改建為住宅的話, 我相信今天有很多市民也會感到憂慮,而我亦經常前往工廈,看到那裏真的不適合居住。

在市區各處  –  由深水埗至觀塘 – 政府都要與地區人士不斷角力,因為當局計劃在高樓密集的社區內再興建一幢幢的公屋大廈。地區人士其實等待了很久,希望社區能有規劃及有更多的公共設
施,藉以改善生活環境,但這些期望與政府的打算是存在矛盾的。政府在這麼多的困難之下覓地,我相信確實並非如他們想像中般容易。

香港今天面對如此龐大的住屋需要,包括我相信是較1949年內地移民潮更重大的人口遷移,我們必需考慮發展新市鎮,而人口規劃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說到發展新市鎮,很多人也不願意搬遷到新市鎮,即使在九龍西,我也聽到很多市民說希望能原區安置。我今天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是希望無論政府和市民均要想到一點,就是“窮則變、變則通”,我們希望政府亦有這種魄力。“山窮水盡而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希望大嶼山是今天我們一起找到的其中一條出路。

涂謹申議員剛才提及陰謀論, 指政府可能是刻意不發展大嶼山、我雖然不會用這種方式看這問題,但無論以往是如何,我想香港今天已經無可避免地要開發大嶼山,而且不止是一般的只作為旅遊之用。

很多數字顯示大嶼山較香港島大84%, 局長剛才也指出, 2007年時已有資料顯示大嶼山可以容納22萬人口。所以,路是人走出來的,山路是人開發出來的,房屋也要依靠我們興建。然而,要吸引市區的市民和家庭遷入大嶼山,剛才所說的每一樣設施也不可缺少。荃灣和沙田的確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當年那裏真的很荒蕪,我記得從家裏還可以看到農田,我入讀的小學便是位於田原中間,但那裏今天已經變為高樓林立。我相信如果政府有魄力,除了剛才提及的交通網絡、旅遊  – 當地有這麼好的天然環境  –  生活設施、商場、醫院、學校之外,可能也要遷移一些政府設施到那裏,從而吸引更多家庭遷入。如果政府將來進行遷移計劃,他們在那裏也能找到自己的社區。

我相信出路只有一條,便是發展新市鎮,因為發展新市鎮才不會影響現時在市區裏遇到的很多既有的規劃問題。在規劃上,政府說會興建很多“牙籤樓”, 對此我也是明白的, 並我希望當局可以順利地,最終得到地區的同意。但是,我也明白當局的困難,原因是要避免出現“屏風樓”, 而且相關地點可能有很多最初已獲批准的社區設施。

我今天看到CY的資料也說, 現時很辛苦才能在2013年的5年內把75 000個公屋單位增加至79 000個, 但這些數目與大嶼山相比, 真的是“小巫見大巫”。所以,在開發大嶼山的問題上,我再次希望政府要有魄力,市民亦要變通。我認為只有這樣,香港現時所面對的住屋問題才有機會找到一條出路。在共同構思發展大嶼山的同時,我亦希望各黨派在這方面可以盡快達成共識,以往有甚麼陰謀論我們不要再理會了, 我們現在要看的是將來和我們的下一代。

代理主席,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