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善用公共財政,加強香港經濟創意動力議案 – 發言(梁君彥)

主席,我很感謝梁繼昌議員提出這項議案,這項議案跟我們經民聯或我們以前的經濟動力慣常提出的題目頗為相似。其實,公共財政正是要考驗政府如何善用公帑,以幫助社會和政府的發展。我認為今天應討論的是如何運用公共財政投資未來,加強經濟創意動力,而不是討論擴闊稅基,把本來在稅網以外的基層市民納入稅網。我認為這兩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所以提出這項修正案,希望大家可以更聚焦地討論。正因為議案的題目是“善用公共財政,加強香港經濟創意動力”,我們才會找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官員作回應,只是管理創意的官員並沒有出席。

大家也知道,最近多份報告均指出香港的競爭力下降,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亦顯示,新加坡是全球競爭力排名第二的經濟體,僅次於瑞士。香港的排名雖然在近兩年持續上升,由去年的第九位上升至今年的第七位,但在創新而言,香港只排行第二十三,而鄰近地區如新加坡和南韓則分別排行第九和第十七,大幅拋離香港。在高等教育和培訓方面,香港的排名是第二十三,同樣落後於第二名的新加坡及第十九名的南韓。該報告亦指出,香港必須在高等教育及創新範疇作出改進。我會就這數點逐一提出相關連的建議,希望政府能認真考慮。

首先是科研部分,與其他先進經濟體系相比,香港的科研發展相對緩慢。南韓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遭受重創,為了擺脫危機,政府推動經濟轉型,在1998年提出“設計南韓”,由政府有規劃地投放大量資源發展創意、文化及科研,並提供資金、設備、技術等支援企業。除透過立法支持外,政府也設立多個產業振興院,“落手落腳”協助當地的企業轉型。現時南韓已有三星、LG等著名的世界品牌,而南韓的汽車、電器、手提電話、化妝品、劇集、電影、K-POP等,均成功佔據全球市場。

至於新加坡方面,當地自1991年開始制訂首個科技發展五年計劃,從小培養學生對科技的興趣。新加坡的科技研究局負責調查、研究產業的需求,提供支援及訂立人才招聘政策,並向高中、預科、大學和研究院學生推行培訓和實習計劃,更設立獎學金等計劃,以確保有充足的研發人才。此外,政府更興建生物醫藥園及資訊傳媒園,提供一流的基礎建設,吸引外資和海外人才發展。新加坡在過去30年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這與政府重視創新科技發展及培育人才有很密切的關係。

現時全球的工業(特別是亞洲區內的工業)均是朝着知識型方向發展,但香港的研發僅佔我們的GDP的0.76%,遠遠低於日本、南韓、新加坡和內地。香港要發展科技產業,便必須制訂完善產業政策,政府也要加強與大學合作,透過研究、資助或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援更多範疇的科研項目,同時亦要增撥各項科研津貼和獎學金,以培訓人才和增強推廣工作。所以,當局必須做好其中介角色,消除“官、產、學、研”之間的障礙,拉近商界與大學的距離,促進科技轉移。

政府同時亦要增加對企業的支援,我期望政府會認真考慮經民聯多次提出的建議,即以3倍扣稅吸引企業投放更多資源作研發之用,為產品增添設計及高增值等元素,形成羣聚效應,吸引更多年輕人,特別是剛入行發展的年輕人,支持我們的創新產業未來的持續發展。

本地學生和家長近年都以讀大學為升學目標,不少人都忽視職業培訓的重要性。我曾經出任職業訓練局(“職訓局”)的主席,看到香港的職業教育近年隨着經濟發展和需要作出改變,不斷加入新課程,課程亦貼近人力市場的需求,學生的成功、就業和就學率,往往較本地大學畢業生為高,足以證明本地市場對經職業教育培訓的人才有很大的需求。職訓局的知專設計學院為本地設計和創意媒體業界培育了不少生力軍,我希望當局在未來除了繼續推動教育多元化之外,亦積極與各專上教育機構合作,大力扶持本地的職業教育發展,並跟商界配合,鼓勵及推動企業提供更多適合職位給年輕人,讓年輕人可以看到職業教育的前景廣闊,而且提供向上流動的階梯。

人才爭奪成為全球競賽,多個經濟發展位於前列的地方都有吸納人才的政策,香港不能坐以待斃,當局可以參照新加坡政府的做法,推出中小型企業(“中小企”)人才培訓計劃,協助中小企有規劃地栽培所需的人才,由政府為企業所挑選的員工提供高達七成學費,以1年所支付的培訓和指導費用減輕中小企的負擔,達至保障學生就業率,亦確保企業有充分的人才,協助成長。

香港年青人擁有優秀的理念,只是缺乏創業經驗和成本。因此,我們建議當局推廣發展crowdfunding這種新做法。Crowdfunding 透過網絡的平台展示宣傳計劃的內容,並向大眾解釋,令作品能作量產或付諸實行,而有興趣支持、參與和購買的人士,則可以透過贊助幫助年輕人完成夢想。我認為政府可為crowdfunding立法,為羣眾集資提供法律的支援,解決信息和監管的問題,亦結合“天使基金”和青年創業園協助他們建立營商的網絡,提升年輕人就業和創意的能力,對香港整體都有幫助。

要令經濟有新的動力,基建支持是不能或缺的。工業界多年來一直希望可以發展河套區成為高等教育及創意產業的科研基地,亦希望能夠興建第四個工業邨或第三期科學園以支援創新工業,並讓更多高科技在香港落地生根。除土地和合適的廠房外,還要有其他的基建配合,例如工商界要求已久的知識產權登記制度。我們建議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合辦由香港直接批核的標準專利制度,經這個專利局審查有關的專利後,香港可直接批核申請和發放標準專利證書給申請人。我們倡議由本地專業團體與院校合作,制訂專業資格和監管細則以培養本地專利師,尤其是兼具法律和工程知識的人才,從而開創產業出路,為創新的科技發展營造有利的條件。

主席,近年亞洲地區發展迅速,加劇區內各大城市的競爭。新加坡積極招攬海外人才,南韓的科技發展亦令人歎為觀止,在周邊的國家和地區急起直追的情況下,香港不能再一枝獨秀,加上經濟轉型和長期規劃欠奉,如果我們不急起直追,便會有機會被其他地方拋離。因此,我希望當局能制訂長遠和具體的科研政策,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全面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