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優化失業綜援議案 – 發言 (梁君彥)

主席,我們時常說人才是香港最大、最好的資源。香港最新的失業率只有3.3%,堪稱全民就業。但是,我們翻開報章,仍然看到很多招聘廣告,真是人才若渴。

根據2012年9月社會福利署(“社署”)的資料顯示,直至2011年年底為止,領取失業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個案達到26 859宗。按領取綜援的年期分析,失業受助人領取綜援年期的中位數字是5.9‍年,而67.3%的受助人士已經領取綜援超過3年。以香港這個全民就業的社會來說,如何協助這羣領取失業綜援的人士跳出“綜援網”,重投勞動市場,變成我們需要的勞動力,是值得社會花心思關注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經濟民生聯盟認為重點在於加強就業培訓,以及改善就業的配對,並透過鼓勵的方式幫助失業綜援受助人重投職場。長遠來說,產業需要多元,才能製造更多就業機會,從根本減少失業人口及領取失業綜援的人數。

主席,經濟轉型,產業北移,在過去30年的確影響了香港職場的結構。香港現時以服務業為主,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多年來均以培訓服務業所需的勞動力為主要工作,過去20年已培訓超過100萬人次。

儘管如此,現時卻沒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失業綜援受助人重新就業。據我所知,社署現時只是間中要求綜援受助人找工作及見工,並無硬性規定他們報讀再培訓課程,提升技術,結果他們的技能根本未能符合僱主的要求,因此便繼續領取綜援。

過去,我在出任職業訓練局(“職訓局”)主席時,我們將課程及資歷架構掛鈎,推動院校利用課程幫助年青人提升技能。我們認為這套方法可以套用於領取失業綜援的人士身上,改革現時失業綜援的制度,硬性規定他們必須修讀再培訓課程,甚至可以訂明出席率的要求。

此外,再培訓課程亦有必要更改。以職訓局中華廚藝學院的酒店中式餐飲服務證書課程及旅遊服務業培訓發展中心的餐飲服務證書課程為例,該兩項課程均是為期4個月的全日制課程,適合中三或以上學歷的人士修讀。學員在修畢課程後可獲取資歷架構第二級資歷,而在畢業後會由院校提供就業轉介。

再培訓局亦可以用半年、9個月,甚至1年的全日制課程培訓受助人士,全面提升其技能及工作態度,讓他們獲取資歷架構第一級或第二級資歷,而原本已持有第二級資歷的人士會獲安排修讀半年或1年制的課程,從而提升至第三級資歷,增加受聘機會。

再培訓局亦因應社會及經濟轉變,調整訓練課程及內容,令培訓出來的人才可以跟得上最新的經濟發展,並且支撐到建造業、環保回收業等新興行業的發展。再培訓局亦可以因應行業對新人的需求而延長培訓期,令學員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術才投入職場,以提高獲聘成為長工的機會。

政府當局亦可以多下工夫,加強跟進綜援受助人接受再培訓後的去向,以及再領取綜援的情況等。此舉一方面可監管濫用綜援的情況,另一方面可令就業輔導更到位,更深入幫助受助人。

當局亦不能夠忽略與企業溝通合作,必須先瞭解行業實際人力的需求、對僱員的要求,從而改善就業配對,甚至大膽一點,向聘用綜援受助人的企業提供稅務寬減,鼓勵工商界聘請綜援受助人,幫助他們重投勞動市場。

香港過去有意見指出,為接受失業綜援保障設定期限,我對此有所保留。事實上,雖然全球不少地方均有類似限制,但如果香港沒有社會共識,帶領討論,我認為不適宜急於推行。

主席,正如昨天不少同事所說,要減少領取失業綜援的人數,我們必須幫助他們轉型、升級,一方面令他們有能力求職,另一方面令僱主有興趣聘請這羣重投勞動市場的人,讓他們成功重投職場。此舉除了可以讓社會有更多人力資源外,更可以讓政府騰出資源,幫助老弱傷殘等更需要當局幫助的人,我希望當局可以加快行動。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