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2013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環節1:經濟發展 – 發言 (劉皇發)

代理主席,居安思危及處事要有憂患意識的道理,很多人都會明白。事實上,歷來不少政府高層都不時把這些至理名言宣之於口,予人施政穩妥務實的感覺。倘若真正能夠在這方面做到知行合一,說得出並做得到的話,政府出現重大施政失誤的情況便會減至最低,社會大眾則可受惠於良好的管治,少受折騰。如此願景無疑是多年來飽受風雨的香港市民所喜見樂聞的。

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日前在電台節目上,回應當今的房屋政策會否重蹈過往“八萬五”覆轍的質詢時,表示政府會留意歐美市場及內地經濟放緩的情況,維持警覺。平情而論,香港回歸初時推出大規模的“八萬五”建屋政策,旨在解決樓價飛升下廣大市民的住屋問題,用意甚善。只是措拖推不逢時,遇上殺傷力巨大的亞洲金融風暴。雖然其後的樓市崩盤不應過分歸咎於“八萬五”的政策,但從當時政府的反應看來,當局推行“八萬五”政策時並沒有未雨綢繆,考慮一旦樓市逆轉而泡沫爆破時如何迅速應對, 即未能做到居安思危。

既然梁特首一再強調,房屋問題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我希望他能夠切實汲取教訓, 在全力推動他的房屋大計時, 制訂周全的“防風”措施。施政如何更到位地做到居安思危呢? 我認為在包括房屋樓市的重大問題上, 只留意相關情況並維持警覺是不足夠的。前車可鑒,當局應做好慎密的沙盤推演和壓力測試,並須不時檢討,備妥一系列應急方案。這樣的話,特區政府將有更大信心,可更好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 例如金融風暴或地區衝突所引發的重大危機。

行政長官提到土地開發供應問題,明言政府會與民共議,迎難而上。我認同政府在目前樓房需求極度殷切的情況下,需要千方百計增加房屋土地供應,除了填海等措施外,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洪水橋新發展區、新界北部地區,以及檢討北區和元朗荒廢農地等計劃亦應全力推展。香港自1973年以來, 先後在新界發展了9個新市鎮, 成績斐然,當局繼續在這方面發展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誠然,時移世易,隨着政治生態的巨大改變,當局的施政面對重重阻力,並不易為。可是,我認為只要政府的政策出師有名,務實為民,切實做好諮詢和規劃的工作,輔以厚道公平的補償方案,我相信有關計劃終必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

代理主席,倘若政府推出政策措施時,未有全盤考慮各方面的利害關係,實施後又未能防微杜漸,解決問題於萌芽狀態,令情況惡化至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認為這樣的施政也是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識。當局大力促成的內地自由行旅遊措施,正是犯了上述的重大錯誤。大多數人也會同意,香港經濟低迷期間推出自由行旅遊措施,確實為香港帶來很大的經濟利益。但是,處事的官員顯然只沉醉於自由行帶來的好處,對其所衍生的副作用則漫不經心,無所作為。直至醫院產房爆滿、樓價大幅被搶高、奶粉被買斷,以及車站到處被水貨客盤踞,民怨達至沸騰時,當局才幡然醒悟而正視問題,力謀補救。我打個比喻說,醫生未有及時確診並治療感冒病人,待其惡化至肺炎時才施救,病人即使獲救也飽受摧殘,這醫生即使不算失職,也是極度不稱職。

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害,香港是彈丸之地,自由行對社會民生已確實帶來廣泛深重的影響, 不能不加以節制和規範, 也不能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應付有關問題。施政報告中並無特別討論如何理順自由行帶來的問題, 實在令人費解。

我必須指出,自由行帶來的問題如處理不好,不但會成為特區政府一個重大的社會和政治問題,更會激化內地人和香港人的矛盾,不利於兩地的融合和發展。茲事體大,我建議政府馬上成立一個跨部門的高層次小組,專責研究和全面檢視自由行的相關問題,包括評估香港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不失時機地制訂和統籌妥善有效的對策。

代理主席, 我們的老祖宗 – 老子早已告誡我們: “福兮禍所伏”,他又指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無論是官員也好,從政者也好,甚麼人也好,如能經常保持高度警惕和自省,那就更能
做到居安思危, 趨吉避凶。

代理主席, 我謹此陳辭, 支持議案,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