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審議落實財政預算案的《2016年撥款條例草案》,反對派議員除了提出大量修訂,再次濫用議事程序,不斷提出點算法定人數,結果造成流會,令人十分無奈。
市民對於今年的財政預算案,評價相當正面。除了提出總額達388億元的「派糖」措施,惠及中小企、中產和基層市民之外,這份預算案更着墨為香港尋求新的增長點,提升整體競爭力,以迎接環球新經濟秩序帶來的挑戰。
預算案為香港尋求新增長點迎接新挑戰
施政報告力推創新及科技產業,而財政預算案為此承擔總額達183億港元:包括成立20億元「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於本地的創科初創企業;注資20億元成立「院校中游研發計劃」,資助大學進行中游和應用研究;預留5億元成立「創科生活基金」,鼓勵利用創科改善日常生活;又用5億元推出「科技券先導計劃」,為每間合資格中小企提供最多20萬元資助,利用科技服務提高生產力,升級轉型;同時預留5億元,以增加「Wi-Fi.HK」熱點至超過3萬個;數碼港亦會撥出2億元成立「投資創業基金」,投資於其初創企業。當局又預算會花44億元分階段擴建科學園;並正研究在將軍澳工業村推動智能生產和研發,項目預算為82億元。
這些措施令科技業界相當鼓舞,但是,香港創科產業的發展,與亞洲一些經濟體相比,差距明顯。以新加坡和韓國為例,能夠躋身區內研發密集的科技樞紐之列,除了持續的政府財政承擔之外,至少得益於兩大因素:首先,通過制定中長期創科發展計劃,訂下策略和路線圖。例如,新加坡早於1991年制定首個5年科技計劃,按今年最新公佈的《研究、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未來5年的科研預算達到190億新加坡元(約1,070億港元),集中投放於4大優勢領域。韓國的《第三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訂立了2013至2017年間的研發策略,涉及790億美元(約6,120億港元),主旨很明確,包括將研發活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35%提升至40%,以及開創64萬個與科學和工程有關的職位等。其次,新加坡和韓國都透過種種稅務優惠和資助,鼓勵企業進行研發。上述經驗值得香港借鏡。本人多次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制訂本港長遠的創科發展策略,又要求政府採取更靈活的政策措施,給予本地企業科研開支三倍退稅,鼓勵業界加大科研投資。我希望特區政府不再墨守成規,盡快提出整體的產業政策和資源配套方案。
盡快通過撥款條例草案為民謀福
特區政府亦須積極謀求參與區域發展所帶來的新機會。國家的「十三五」規劃已於3月中旬公佈,當中專門提到要深化內地和港澳的合作,支持港澳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去年10月28日,立法會通過了一項議員議案及相關修訂,議題正正是「把握『一帶一路』機遇,尋找香港經濟新方向」,並在分組點票中獲得通過,顯示了各界的認同和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基礎設施和專業服務需求殷切,香港應建立專業及基礎設施服務平台,拓展本港與內地的專業服務合作,促成兩地企業聯合競投海外工程項目,攜手參與區域科技研發合作,為本港各類專業人才、大中小企業謀取新出路。
至於具體的推動措施,今年的施政報告宣佈政府將成立由行政長官主持的「一帶一路督導委員會」,並設立「一帶一路辦公室」,統籌協調相關事宜。財政司司長亦要求金管局成立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以便建立平台提供全面的基建金融服務。我認為,政府應邀請相關業界的資深專業人士,包括熟悉基建項目運作和監管的資深工程師,作為上述各級架構的諮詢成員,集思廣益。同時,政府將撥款2億元,支持香港專業服務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其他境外地方進行交流與合作,當局也應藉此鼓勵相關的工商和專業團體進行直接的聯繫,尋找合作機會。此外,當局宣佈將向獎學基金注資10億元,鼓勵更多「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本人建議同時資助香港學生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修、實習和交流,擴闊國際視野。教育局局長回覆本人的質詢時表示,最近已推出專上學生前往「一帶一路」地區交流資助計劃,每名合資格學生的資助總額上限約為 5 萬元。我認為各項計劃應不時檢討,以切合社會所需。
政府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本港的失業率有所回升,經濟形勢相當嚴峻。迎接經濟新挑戰,香港豈可再蹉跎?財政預算案關乎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重要性不容置疑。我相信,大家都期待議員盡快審議並通過撥款條例草案,為市民福祉多做實事。
(刊於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