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贏掌聲不如贏美譽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澳門《施政報告》周二出爐,這幾天,身邊人都在談論,「澳門又派錢」這個話題,而且今次是「加碼」派每人九千元。有人打趣說,「不如移民去澳門」。

負責任政府應審慎理財

當然,羨慕歸羨慕,理性的香港人,都知道香港若要派錢贏來掌聲,代價實在沉重。澳門人口五十多萬,香港人口七百多萬,如果要向十八歲以上居民派錢,澳門是數十億元,香港則要耗資數百億元。幾百億元,足夠支持香港一年的醫療開支了。我倒認為,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應該審慎理財,做好香港長遠發展規劃,將經濟、房屋、教育、醫療、交通、環境等問題處理好。

前日,經民聯幾位立法會議員與特首梁振英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會面,就《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提出意見。話題涵蓋如何推動社會向上流動、提升香港競爭力、加強城市規劃和改善民生等。其中有一點我特別關心,就是香港中產正面對向下游的趨勢。

雖然香港沒有中產人數的官方統計數字,但綜合研究機構及學者的數據,香港的中產人口約佔社會的二成至三成,相比起《經濟學人》於○九年提出的全球中產比例的五成七,南韓的五成三、美國的五成一,香港中產的比例明顯偏低,甚至面對「向下流動」的風險。

我們認為,政府應及早訂立目標,並配合政策,以期讓香港的中產人口比例於十年內翻一番,達到五成或以上,追及世界水平。建議措施包括增加大學學額、與大學及工商界合作強化人才培訓、增設青年創業基金等。

營造有利環境推動發展

當然,要推動社會向上游動,又離不開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政府必須營造有利營商環境,紓緩中小企業負擔,並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事實上,外圍經濟不穩定,加上生產成本上漲,中小企的經營狀況依然困難。我們建議政府為盈利少於三百萬元的中小企訂立較低的利得稅,稅率為一成,以鼓勵中小企再投資。

至於短期紓困措施方面,政府過往派糖,作為納稅中堅分子的中產人士,偏偏受惠最少。我們建議政府增加供養父母、子女及新生嬰兒免稅額,並增設住屋免稅額,以及立即實施醫療保險稅務優惠,以照顧中產的需要和紓緩中產的壓力。

《施政報告》,既要有短期紓困措施,也要有中、長期的規劃。當然,並不是所有施政也有即時效果,如果是長遠措施,很難贏得掌聲;然而歷史自有評價,總會贏得美譽。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