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稅制優化創新 開源何妨用「減法」(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通過了《2024年税務(修訂)(税務寬免及兩級制標準税率)條例草案》,旨在修訂《稅務條例》,以落實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佈的相關建議。

2024-2025年度財政預算案推出了一系列紓困措施,包括一次性寬減2023-2024課稅年度100%的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及利得稅,每宗個案以3,000元為上限。相比往年,今次「派糖」減甜或者會讓部分市民感到失望。一些朋友覺得,雖然香港經濟開始復蘇,復蘇的幅度卻低於預期,當局對於基層,應增加支援;對於中產,要減少負擔。但經民聯也理解特區政府當下的難處,亦認同社會要共度時艱,當局如今面對逾千億元的財政赤字,財爺被迫「限米煮限飯」。惟有希望日後當本港經濟好轉的時候,政府能夠重新強化相關「派糖」措施,讓市民更好地享受到經濟成果,增加幸福感和獲得感。

財爺「派糖」減甜  部分市民失望

另一項修訂涉及的建議,是就居所貸款利息及住宅租金可容許作出的特惠扣除,提高限額。目前,政府在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下就居所貸款利息和住宅租金提供稅務扣減,每個課稅年度的上限各為10萬元。

鑒於本港出生率持續處於低水平,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建議,提高與居所有關的稅項扣除最高限額,由2024-2025課稅年度起,如納稅人子女符合指定條件,納稅人的居貸利息及住宅租金的扣除限額,將分別由10萬元提升至12萬元,直至該名同住子女滿18歲為止。這不但有助減輕相關家庭的經濟負擔,以鼓勵生育,長遠而言也可以促進本港人口均衡發展,是值得支持的。事實上,經民聯曾向特區政府建議,為了進一步改善出生率持續下跌的趨勢,當局應大幅提高子女免稅額,並為多名子女的免稅額分級實行累進安排。修例草案的另一項修訂,涉及就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引入兩級制標準稅率的建議。

目前,薪俸稅是按個人的應課稅入息實額,即入息總額扣除了各項免稅額之後,以2%至17%的累進稅率徵收,或者按個人的入息淨額,以標準稅率15%徵收,以較低者為準。

兩級制薪俸稅  礙人才來港意欲

財政司司長提出,由2024-2025課稅年度起,實施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的標準稅率兩級制,即以標準稅率計算入息淨額時,首500萬元的入息淨額繼續按現行的標準稅率以15%徵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則以較高的標準稅率16%計算,藉此增加政府收入。

盡管當局強調預計只有大約12,000名納稅人受影響,僅佔納稅人總數的0.6%,並為政府每年帶來約9億1千萬元的額外收入。但這項建議仍引起一些工商專業界人士的憂慮,認為政府若然為了應付一時的財政壓力,隨意調整標準稅率,很可能影響海內外企業及人才來港發展的意欲,或會得不償失。而且香港多年來都不實行這樣的累進稅制,今次打破缺口,令人擔心政府是否轉向呢?

倡降企業利得稅  做大經濟蛋糕

本人和經民聯都多番向特區政府指出,任何關於開源的措施都必須謹慎考量,不能輕率推行,既要避免影響經濟復蘇,更要致力維持香港歷來實行簡單低稅制的競爭優勢,以免削弱對外來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

政府要開源,也需要有創新思維,不一定要實施「加法」,有時候未嘗不可以考慮先用「減法」。經民聯曾向特區政府建議,進一步優化稅制,降低企業標準利得稅率至15%,同時應審視並提升針對特定產業的稅務優惠「套餐」,務求更有效和更聚焦地「搶企業」,合力把本港的經濟蛋糕做大,市民收入增加,政府的收入也自然會「水漲船高」,我認為值得當局認真思考。

刊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