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財政預算案出爐,財爺以「多元經濟、投資未來、關愛共享」3 句話貫穿整份預算案,推出一系列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政策,共享經濟成果與豐厚政府儲備。至關重要的是看今年預算案如何處理一系列緊迫的民生、醫療問題,以及振興經濟,提高香港在國家與國際上的地位。
公營醫療的增長與改善是應付社會老齡化的重要環節。最近流感肆虐,根據醫管局數據顯示,本港公立醫院病牀佔用率早已超出負荷,仁濟醫院急症室首次求診人數就達到逾320,病牀佔用率更高達122%。吳國際事件反映本港公營醫療系統人才流失嚴重,政府應着重培養專科醫護人才,如肝膽胰外科、器官移植等,應付公營醫療系統未來的挑戰。
人口老化是香港未來5 年將面對最嚴峻的社會問題。5 年內很多現時屬中產階層的人士將進入退休階段,由納稅人變為年輕人及社會的負擔,因此如何為老年人口的增加作長遠準備是社會一個大議題。預算案第181 段回應筆者多年來的訴求,向聘用已離開職場、失業的年長者的僱主發放津貼,及增加資助安老服務單位基層護理人員薪酬,這些都是短期改善政策,值得肯定。
「西九新動力」去年在西九龍各區的民間調查顯示,市民普遍認為政府對長者的資助仍有待加強。雖然政府將長者醫療券累積上限提高,但今次預算案沒有處理亦沒有回應進一步將「2元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的受惠年齡降至60歲的退休人士,紓緩長者參加活動時的交通負擔等。不少長者都面臨交通帶來的經濟壓力,從而衍生各種身體、心理健康問題,最後只能尋求公家醫院幫助,環環相扣,間接增加公營醫療壓力,不能忽視。筆者希望財爺加碼!
今次預算案某程度開始着手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但力度仍未夠大。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應該有前瞻性,與時並進。筆者冀望政府能以新穎思維和開放態度應對香港未來接踵而至的挑戰,真正做到既能重視當下需要,也能未雨綢繆。
(刊於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