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全球排名第3的國際金融中心,同時是國家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區政府應持續大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國家加快構建現代化金融體系。
力谷科技金融 拓綠色金融等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何立峰副總理去年11月19日來港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寄語香港把握發展關鍵期,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深化金融改革創新,不斷提升香港金融競爭力。
本人認為特區政府應配合國家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貫徹金融業要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當局除了要持續提升相關的傳統優勢,包括以更大力度吸引外來的資金和投資,穩步擴大本地股票和債券市場,並優化「互聯互通」機制,強化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更應加快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和數字金融等新業態。
盡管特區政府近年不斷加強對創科產業的財政資助,本地科技金融風氣仍未臻成熟,所謂科技金融,着重於通過金融工具和策略扶持科技創新,從源頭資金支持科技成果的研發與產業化進程。我樂於見到,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公布,當局會加大投資和引領市場資金,包括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於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等指定的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又會優化「創科創投基金」,調撥15億元,與業界配對成立聯合基金,投資策略性產業的初創企業,都有利於借助本港金融業優勢建設創科產業生態圈。
其次,綠色金融市場潛力巨大,香港已奠定相當基礎,港交所旗下的國際碳交易市場Core Climate,是目前唯一提供以港元及人民幣結算的國際自願碳信用的交易平台。香港品質保證局於2020年推出「綠色金融認證計劃-ESG基金」,為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基金提供專業認證服務,以引導資金流向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用途。
推動數字金融 規管虛擬資產
2023年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超過500億美元,發行規模佔亞洲市場超過三分之一。未來香港應致力推動粵港澳綠色金融產品、綠色技術和環境信息披露標準互認,構建大灣區綠色金融市場。
同時,數字金融的發展方興未艾,涉及技術及政策層面的創新,金管局正推動「Ensemble」金融市場基建項目,探索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的應用,而央行數碼貨幣(CBDC)和「數碼港元+」項目亦旨在構建數碼貨幣生態系統。當局在未來應繼續推動跨境移動支付,完善對虛擬資產交易的規管,並就金融市場應用人工智能等課題制定前瞻性發展策略。
此外,特區政府應通過體制改革,適當賦權賦能。例如,香港金融發展局的定位是「高層次及跨界別的政府諮詢機構」,旨在就如何推動香港金融服務業的更大發展及金融產業策略性發展路向提出建議。但是,金發局既非政府部門,也非法定機構,缺乏制定和推行政策的實際權力,無可避免使其政策倡議和對外交流合作等功能大打折扣。特區政府應全面檢討金發局的角色定位,務求使其有權有責,並且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等機構有更好的協調和分工。
【知識庫】金管局「Ensemble」是甚麼?
•「Ensemble」是金管局推出的一個項目,旨在促進代幣化應用。
•這項目包括一個沙盒環境,讓參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能在實驗性質的環境中測試和驗證代幣化資產、代幣化存款和批發層面央行數碼貨幣(wCBDC)之間的技術互通性。
•首階段試驗涵蓋四大代幣化資產用例主題,包括:固定收益和投資基金、流動性管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及貿易和供應鏈融資。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882329/%E6%B8%AF%E5%81%9A%E5%A5%BD%E3%80%8C%E4%BA%94%E5%A4%A7%E6%96%87%E7%AB%A0%E3%80%8D%20%E5%8A%A9%E5%BB%BA%E9%87%91%E8%9E%8D%E5%BC%B7%E5%9C%8B?mtc=40001&srkw=%E7%9B%A7%E5%81%89%E5%9C%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