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派一萬元的意義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財爺人人派足一萬元,民望由百分之二十六點六躍升到過去十年《財政預算案》的新高,證明是派對了!派錢消息公布後,立即有人反對已移民外國的永久性居民可獲一萬元,也有新移民大發怒言,表示他們也在貢獻香港,為何不能受惠?

六十至七十年代,香港創造獅子山下的奇迹,是香港人包括當時的新移民艱苦奮鬥的成果。不過,今天的香港社會對於內地來港定居的新移民,卻比回歸前更要敵視。有人因為不能操流利廣東話被人拳打腳踢,甚或被稱為「蝗蟲」。據政府資料,近七成新移民從事基層工作,這些工種包括不少厭惡性行業。早於羅致光局長昨天公布新移民可透過關愛基金獲取一萬元時,有多名基層新移民曾向我反映,他們每天努力打拼,即使生活困苦,多年來也自食其力,只有百分之五的新移民領取綜援。

新移民對香港有貢獻

總之,牆裏牆外,上一代已成為永久性居民的下一代總不願意政府向未成為永久性居民的人在派錢中分一杯羹,因為當年他們也是這樣捱過來的!新移民雖然在香港社會發揮了必不可少的角色,甚至擔當工作人口的生力軍,填補不少最基層的工種,如建造業、清潔工等,但世界潮流似乎都容不下新移民,香港也不例外。政府二○一一年派錢都沒有覆蓋新移民,在引起迴響後才妥協,透過關愛基金「補漏拾遺」。今次也一樣。

新移民深深不忿,但不少永久性居民同樣深深不忿。其實,社會上不少人反對派錢,尤其是派錢派到財赤。交稅的人「肉赤」政府這樣派錢,但不少交稅的人亦希望派錢。像香港這樣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當然不希望透過派錢去解決經濟問題。這就是香港身處的矛盾點!

不過,香港這次真的不如往日。不理別人死活的暴力示威已令香港社會陷入撕裂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去應對如此大挑戰的新型肺炎,經濟下滑一觸即發,可謂人人自危!不少人已失業或瀕臨失業,還要負擔昂貴的口罩及消費用品,在這時候,每人一萬元,對失業家庭是救命錢,一家四口就有四萬元了,不一定夠積穀防饑,但可以用來頂住子女學費,也用來先交租;未到這麼困難的,收到錢後可以用來消費,長者或許會把錢省起來。財爺人人派一萬元,就是有這穩住人心之效。

受惠派錢心安理得就好

因此,我認為大家不要拘泥誰有誰無,總之自己已經有得派,就好好想下如何用這一萬元。此外,在海外已移民的香港人,若手頭富裕的,可考慮把一萬元捐出來。

同這個政府,別要求她設置太多派錢的框架,不然,派錢程序又會官僚起來,重蹈前年派四千元的痛苦。政府必須懲前毖後,融合創新科技技術於施政中,善用資料數據,加以改善行政效率。有份受惠的市民最重要心理平衡,不要想其他人是否值得獲派一萬元,自己心安理得就好。好不容易人人都有一萬元,何不以愉快的心情想好如何善用一萬元呢?相信這才是財爺人人派一萬元的初心。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