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施政報告加快創科中心建設步伐(陳祖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由「工業專員」領導,支援重點企業在港發展、協助製造業利用創科升級轉型、扶植初創企業,並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等。相關政策釋放重大利好,環球市場將積極回應。

特區政府將於明年內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加速建設超算中心、透過「產學研1+計劃」,促進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提供更多資助,推動下游的新型工業發展……新一份施政報告支持香港新型工業化相關政策,贏得香港工商業界和創新科技界的高度肯定與一致認同。

特區政府以創新科技引領新型工業化發展,不斷加強頂層設計,鞏固香港優勢,激發市場活力,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增強未來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升國際競爭力。香港特區必將為國家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強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做出獨特貢獻。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大力支持施政報告的各項措施,將循以下四大方向,配合特區政府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智慧城市。

一、以先進技術、未來人才培訓及政府資助,助企業把握香港、大灣區及國家發展機遇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將成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節點。生產力局欣悉即將公布的《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當中創新科技地帶將包括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在內,和深圳科創園區產生協同效應,為創科發展的樞紐。

生產力局是香港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應用研發機構之一,同時貼近市場、國際化程度高,能發揮香港科技資源豐富的「地利」,在集成全球科技成果、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技術解決方案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能依據企業痛點和需求做定向開發和攻關,幫助各行各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智能製造,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深化與內地合作,加強香港國際化優勢,匯聚全球創新資源,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積極加強與內地的科技合作,深化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創科和產業政策對接,將全球優質創新資源引入到大灣區。多家內地及海外頂尖科研機構已在生產力局落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生產力促進服務聯盟」理事長單位,生產力局牽頭建立科技成果對接服務平台。同時,本局還組織業界了解東盟等新興市場,推廣香港優勢和大灣區機遇,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三、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

生產力局樂見施政報告提出制訂《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推動公共交通運輸的綠色發展,探討開發新能源產業鏈,促進綠色經濟、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生產力局亦將大力推動香港在綠色科技、新能源汽車等優勢領域的發展,加強與海內外大學、科研機構及企業商協會合作,為業界組織更多綠色培訓課程,以綠色低碳及可持續發展理念推進新型工業化。

四、支持青年發展,壯大創科、新型工業人才庫,提供更多優質上游機會

施政報告宣布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配合香港未來發展創科的大方向。生產力局全力支持,並將啟動新型工業化人才培訓計劃,以滿足各行各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

生產力局下設的生產力學院將提供更多青少年創科交流項目及課程,以深入了解國家科技成就及大灣區發展速度,增強香港青年的家國情懷,同時透過完善創科生態圈,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優質上游機會。

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的系列措施,是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新部署、是香港應對日益激烈的區域及全球競爭繼續保持領先優勢的必然選擇,將促進香港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深化與內地的科技及產業合作,強化香港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節點作用,拓展「一帶一路」建設成果。

「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將在新型工業化領域形成更多新的生動實踐。融入國家新型工業化進程必將為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生產力局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提升生產力,支持業界尤其是製造業中小企,採用「工業4.0」先進技術,在大灣區成功推動超過1200個智能化項目,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智能製造。

展望未來,生產力局將秉持「創新·從未停步」的精神,配合特區政府,從「工業4.0」先進技術、人才培訓和政府資助計劃配對等方面支持業界,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成就香港建設為「十四五」規劃下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刊於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