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應對生育觀念轉變 重新規劃人口政策(賴家智、嚴澤航) – 評論文章

年歲漸增,在社交媒體看到愈來愈多朋友踏入婚姻殿堂,更有些已經在養育下一代,感覺香港的生育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然而,查看數據,政府統計處在今年2月發布的《1991至2021年香港生育趨勢》專題文章,可以看到香港的生育趨勢呈以下特徵:一、生育水平呈下跌趨勢;二、女性延遲生育的情況明顯;三、愈來愈多女性在育齡期未有子女。

遲婚致生育憂慮 缺乏資源照顧

以上的生育趨勢,筆者亦曾向不同年齡階段的友人查詢,普遍為以下3個可能的因素。第一是遲婚導致生育憂慮,就醫學而言,一般生育的年齡超過34歲便是高齡產婦,年齡愈大,懷孕對孕婦和胎兒的風險愈高。文章數據指出,初婚年齡中位數由1991年的26.2歲上升至2021年的30.6歲,反映女性的生育時期縮短,同時亦增加對高齡懷孕的風險,以及產後康復的擔憂,令到已婚女性對生育卻步。

二是獨身或不婚意識增加,結婚和生育意味着更多的責任和束縛,除了需要更多的居住空間,亦可能因此影響工作發展和自身追求,更要考慮孩子未來成長的顧慮。文章數據指出,40至44歲女性從未結婚者由1991年的6%,上升至2021年的20%,直接令生育率下降。當然亦有部分初生嬰兒的父母未有婚姻登記,但文章表示香港的嬰兒大多數都是由已婚女性所生。

三是缺乏嬰幼兒照顧的人手和資源,雙職家庭約佔香港家庭比例的一半,如沒有合適的家人協助(如體力精力的負擔和相近的育兒觀念),或者足夠空間和資源聘請外傭,照顧小孩成了巨大壓力。據立法會《數據透視》的數據,單以南區2021至22年兩歲以下幼兒照顧服務名額只有126個,但當年幼兒人口為2,533人,比例為1比20,可謂僧多粥少,服務亦分受資助和非受資助,對低收入家庭構成負擔。

宜大增子女免稅額 減家庭負擔

香港出生率低的導致的人口結構問題已經是水深火熱,刻不容緩。有見及此,筆者就生育政策上有以下的政策建議。首先是大幅提高子女免稅額,並增設多名子女的免稅額分級實行累進免稅稅階至20萬元。2023/24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及,子女基本免稅額由12萬元增加至13萬元,筆者認為這改動只是杯水車薪,無助有效減輕家庭壓力,亦未能促進家庭產生進一步生育更多子女的想法。因此,政府應考慮以更大力度的推進免稅額的優惠,並提升子女基本免稅額至25萬元,可以減輕不同收入家庭每月約2,000元的負擔,讓家庭有更充裕的資源培育香港未來的下一代。

其次,為3歲或以下幼兒的家庭提供幼兒服務開支,提供進一步的稅務扣減,如聘請外傭等,讓家庭能夠不用辭職或放棄事業,同時能照顧好家庭。雖然以上建議在短期內會影響稅收收入,但長遠而言,人才才是社會增長發展的重要動力。

參考內地「月子中心」 集中管理

另外,政府宜審慎思考並加大力度,全面支持現有幼兒及託兒照顧服務市場。鑑於香港目前嚴重缺乏嬰幼兒託管設施,除了聘請外傭或尋找適當的照顧者之外,政府應積極參考內地的「月子中心」模式,建議政府在各區尋找合適的場所,例如利用廢棄學校或活化工廈,同時聘請已完成僱員再培訓局嬰幼兒照顧員課程的學員。通過集中管理的方式,為區內有需要的家庭提供託兒照顧服務,並促進就業,為社區共融創造良好氛圍。這一舉措不僅有助解決供需失衡的問題,還能夠推動社區的融合發展,從而為香港的嬰幼兒照顧服務市場注入活力。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動力」,除了吸引外地人才,本地的人才發展和培養亦是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過去「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的傳統文化已產生變化,期望政府以新思維和更長遠視角去改善人口結構的「死胡同」,為香港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動力。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61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