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強化香港優勢 助力亞洲品牌(陳亨利) – 評論文章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早前在深圳會見香港工商界時明確提出「六個需要」和「三個相信」,講話具指引作用,反映中央對香港的重視及關愛,紡織製衣界將一如既往「以行動說話」,積極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對外說好國家、香港故事。

業界繼今年3月與內地、東盟業界簽訂合作備忘錄後,11月再組織代表團到新加坡,出席亞太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暨高峰論壇(APTEXPO),筆者亦應邀擔任主題講者。今次論壇匯聚了18個國家和地區、共150家亞太紡織服裝供應鏈企業,包括88家中國展商、62家海外展商,吸引逾千名全球紡織服裝採購商、轉銷商、進出口商、跨境電商到場參觀。

亞洲品牌將與歐美三分天下

在論壇中,筆者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分享「亞洲品牌」正掘起的看法。目前歐美品牌主導世界服裝市場,生產線設在亞洲;而亞洲品牌則只有少數能打入國際市場,生產訂單亦較分散。但隨着亞洲中產階級崛起,他們喜愛及有能力負擔品牌,可以預料視亞洲品牌勢必掘起,對全球的影響力正在提升,將出現歐、美、亞洲品牌三分天下的局面。

筆者認為,面對亞洲龐大的人口及消費市場,業界應及早將眼光從歐美轉向亞洲,尤其伴隨着美國大選落幕,環球政經形勢必再起變化,亞洲市場將是一片新藍海。我們在亞洲有完整的供應鍊,可為亞洲品牌生產,並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的優勢,與品牌共同開拓亞洲市場。據筆者所知,不少東盟品牌都有意進軍中國市場,亦有不少中國品牌希望「出海」,而香港廠商在兩地營商經驗豐富,可一同合作,在亞洲品牌掘起的機遇中共贏。

與跨境電商合作之必要

隨着RCEP區域內9成以上貨物貿易逐步實現零關稅,亞洲一體化將更具動能,加上跨境電商的興起,消費者購買習慣改變,將令中國、東盟品牌更容易走出國門,邁向亞洲舞台。根據Statista調查,2024年亞洲電商時裝市場收入達3,500億美元,預計2029年將超過5,000億美元,與電商平台合作是必經之路。

事實上,多個亞洲跨境電商平台SHEIN、阿里巴巴、TEMU等,以數位方式快速打開海外市場,例如SHEIN,主打快時尚,旗下品牌設計符合亞洲人身形,物料適合亞洲氣候,性價比甚高,深受消費者青睞,其市佔率已超過歐洲品牌Zara及H&M,與跨境電商合作將是亞洲品牌在新時代下的趨勢。

強化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

同時,今年施政報告建議,將香港打造為跨境電商物流配送中心,此舉措將有助亞洲品牌來港開拓跨境電商業務,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據香港貿發局的調查,訪問在香港的日本公司,約9成是計劃通過香港開拓RCEP業務,認為香港擁有強大的國際聯繫,是發展RCEP的首選平台。

因此,面對巨大的機遇,業界必須把握時代洪流帶來的黃金機會,時刻靈活應變,適時調整策略,共同推動香港成為亞洲時裝中心,在打造具影響力的亞洲品牌方面貢獻一分力。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