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近日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調研,並聽取特區政府經濟金融工作部署。夏主任此行是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澳門重要講話精神,充分體現中央高度重視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角色,為香港發揮好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在新時代譜寫「一國兩制」實踐新篇章帶來重要啟示。
夏主任在春節過後隨即南下調研,並考察了多個粵港澳大灣區創科、金融、航運、國際仲裁等重點項目,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殷切期盼,也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大信心。香港工商專業界應抓住時代機遇,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充分發揮聯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作用,在創新科技、交通基建、金融服務、航運物流等專業服務領域,加強與大灣區各城市的合作,為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試行更多專屬跨境政策
當前,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打造經濟新增長點的關鍵階段,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都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為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不斷激發創造活力?
早前,經民聯核心成員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提交了題為「對接國家積極財政政策,塑造新動能惠民生」的財政預算案建議書,涵蓋十六大範圍共136項建議,當中曾就上述議題建言獻策。
因應《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出台,特區政府應加快建設連接園區的交通基建,特別是北環線主線和支線,切實做到「基建先行、創造容量」,強化香港與深圳園區的對接。同時,應聚焦招商引資;積極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在土地供應、專項資助、稅務扣減等方面推出更多優惠政策,以嶄新的政商合作模式,吸引更多國際資金和創科巨企進入園區,以及繼續與內地商討,爭取在「一區兩園」內試行更多專屬跨境政策,務求發揮好「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
對香港來說,片區開發是新事物,同時受當前經濟環境影響,部分投資者對北都區發展持觀望態度。對此特區政府可加快制度改革,一方面採取高效審批、監管政策,提高審批程序透明度及順暢度,減低投資風險,增強投資者對北都區的投入;另一方面,北都區作為香港融入大灣區的前線平台,應發揮「內聯外通」的優勢,積極吸引海內外企業參與投資合作,達至多贏局面,令本港從區域融合中獲取更大利益。特區政府要以創新思維,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既秉持「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公私營合作,又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土地發展模式,在北都區更可形成賣地、補地價、「片區開發」和「勾地」多渠道取得土地開發權的模式,令發展商更有意慾投身北都區建設;同時縮短土地審批時間,簡化改劃諮詢程序,提速開發工作流程,盡快將「生地」轉化成具備發展條件的「熟地」供應市場,增加賣地收入,改善財政狀況。同時,特區政府應着力細化北都區的實體規劃和布局,明確產業定位,與深圳規劃相銜接,以及貫徹「基建先行,創造容量」原則,全速推展各項鐵路和幹道項目。
規劃屯門西 支援北都區
此外,特區政府應優化屯門西地區的規劃,以支援北都區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的發展,從而配合深圳前海帶來的機遇,發揮協同效應。目前前海建設迅速,現代服務業發展前景亮麗,為香港金融業、法律業、青年創業者提供廣闊發展空間,特區政府可推動不同政府和工商支援機構在前海設立分支辦事處,以及加強前海管理局香港聯絡處和前海香港e站通服務的資源投放,更好地服務當地港人港企,協助他們在當地的發展。
展望未來,全球政經環境的不穩定性將持續增加,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應居安思危,蛻變求新,鞏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更好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色,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推進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為香港經濟發展創造新優勢新動能。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