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完善「高才通」 港府應穿針引綫(陳祖恒) – 評論文章

香港社會踏上由治及興的復常之路,特區政府採取新措施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發展動能,例如在去年底正式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大刀闊斧地「搶人才」,積極吸納高收入人才和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發展,今年首5個月已批出4.9萬份申請。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就透露,會進一步放寬「高才通」的申請門檻,申請人未必需要於全球百強大學高校畢業,以吸納更多人才來幫助香港發展,筆者對此表示歡迎。

須做好職位配對 為經濟添動能

正如特首指出,「搶人才」要「競爭到唔止夠,要夠而贏」,吸納更多人才對增強香港競爭力而言,只會是「百利」。筆者翻查入境處資料,截至今年2月底,「高才通」獲批申請人九成來自內地,18至30歲的申請人佔逾五成;獲批宗數當中,A類「申請前一年全年收入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佔三成,筆者認為,從這個數字而言,這群人才絕對是有能力、有活力。

隨着「高才通」有望進一步推展,筆者期望,政府及有關當局從職位配對和支援措施上,優化「高才通」的實施細節。首先,目前「高才通」並無規定申請人來港後需要工作,若這些優秀人才赴港後無法找到合適工作,恐怕未能達至港府「搶人才」政策的最佳效果。有見及此,筆者建議,當局做好「高才通」的職位配對,讓高才盡快找到合適工作,滿足本港企業對高才的需要,讓人才抵港後盡快履新,為本港經濟注入更大動能。

據筆者了解,相當多科技、金融、工程、專業服務等大型企業,以至生產力局、科學園、數碼港及多所研發中心等創科工業相關的半官方機構,都是求才若渴,非常期望聘請國內、外領軍人才,填補人才短缺。

建可靠平台 兼推稅務財政支援

另一方面,目前不少有意申請「高才通」的人才,難以單憑本港求職網站的資訊,充分了解香港的就業環境和機遇,亦難以進一步掌握本港各行業現況、職位空缺、收入和社會狀況等資訊;同時,本港企業和機構也沒有足夠渠道,針對性向高才收發招聘信息,窒礙了高才的來港計劃,也導致企業聘請相關高才的進度。

為更好地做好職位配對,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做好「穿針牽綫」的角色,建立可靠又有公信力的招聘平台或渠道,讓半官方機構、四大商會及其會員機構、各行業的商會及企業等,集中發放有關「高才通」等專才的職位申請,讓這班高才來港前就可先行應徵工作,並在完成招聘後抵港履新。這樣不但能提高各地人才對「高才通」的意慾,也能更精準地引進人才,同時避免這些人才申請「高才通」來港後未能配對到合適工作,從而達至多贏局面。

筆者過去不時強調,政府在「搶人才」之餘,還要讓這些人才在港安居安業。筆者建議,政府要進一步完善現有「搶人才」政策措施,同時參考內地和海外經驗,提供更進取的稅務及財政支援,例如子女教育扣稅、居住,和教育配套等,招徠更多人才來港發展,讓香港做好「引進來、走出去」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595228/%E5%AE%8C%E5%96%84%E3%80%8C%E9%AB%98%E6%89%8D%E9%80%9A%E3%80%8D%20%E6%B8%AF%E5%BA%9C%E6%87%89%E7%A9%BF%E9%87%9D%E5%BC%95%E7%B6%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