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剛過去的一星期,隨立法會代表團到福建省的福州和廈門,進行了一連5日的職務考察。5天的訪問成果豐碩,我們參觀了福州新區、保存了200多座古建築的三坊七巷、廈門自由貿易試驗區、華僑大學以及陳嘉庚紀念館等景點。
是次訪問行程的其中一站,我們到廈門旅遊勝地鼓浪嶼參觀,了解島上具中外特色的建築群。鼓浪嶼是中國著名的海上花園,有「萬國建築博物館」、「國際歷史社區」美譽,雖然只是廈門的一個小島,但它於2017年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鼓浪嶼能夠成為國家級旅遊景區,並非無心插柳可以造成,而是當地政府悉心保育的成果。據了解,30多年前,鼓浪嶼的百年地標八卦樓日久失修,面貌與今日大不相同。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時正好任廈門副市長,他聽到博物館館長反映情況後,拍板撥款30萬維修這座老建築。
30萬在當時的中國不是一筆小數目,文化保育意識在那個年代也未普及。不過時至今日,八卦樓已經成為鼓浪嶼的標誌,其修繕方案也成為其他老建築修繕的樣本,為後來鼓浪嶼歷史文化社區申遺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習近平主席在廈門任職的時候,曾主持編寫了《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將鼓浪嶼視作「國家瑰寶」,批示道「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
香港的舊區有不同時代發展起來的街道,這些擁有歷史價值和地方色彩的的舊建築、舊街道,如上環的「海味街」、油麻地的廟街、旺角的「女人街」及「金魚街」等等,滿載着香港人的生活文化,正是都市魅力所在。日後北部都會區要打造成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亦須提前做好全盤藍圖,生態自然、歷史文化、人口、設施、交通等都須納入考慮。
根據古迹辦紀錄,北部都會區內有近五十處具考古研究價值的地點。單是元朗區內已有不少反映宗族文化的歷史古迹;粉嶺的高爾夫球場亦有逾百年歷史。我期望政府在開拓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時,能審慎評估工程項目對對文化遺產資源的影響,制定保護管理方案,令北都真正成為集優質生活、產業發展和文化休閒於一體的「五星級的家」。
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