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這是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首次區議會選舉,也是繼選舉委員會選舉、第七屆立法會選舉、行政長官選舉之後,新選舉制度的又一次實踐,標誌着香港新選制全面落實。在新制度下,區議會原有的452個小選區被重新規劃成44個大選區,參選情況顯示區區競爭激烈,以往選舉曾出現的自動當選、亂港勢力靠炒作政治議題而當選情況已不復存在。此次區議會選舉的重要績效指標就是選賢與能,提升區議會服務質素,使區議會回歸以改善民生福祉的初心。
作為一位曾經在區議會服務了13年的直選議員,本人深刻體會到區議會在社區發展和民生改善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回顧歷史,港英當局在1982年成立第一屆區議會,當時的區議員由官守議員、委任議員、民選議員和當然議員組成。往後,區議會的組成方法經歷了多次改革,但基本上都是由委任議員、民選議員和當然議員組成。
這三類議員各有所長,直選產生的區議員一般會更貼近民生議題。可惜的是,自2016年區議會選舉全面取消68個委任議席後,區議會便出現極端化的傾向。某些無專業、水平不足、無地方經驗的亂港勢力參選人,透過炒作政治議題,煽動選民以政治立場投票,不理會民生,令一批無心服務市民,只喊政治口號的人「空降」選區、「躺贏」選舉。極端化歪風騎劫了整個區議會,使區議會變成政治角力的舞台,忽略了接受諮詢和提供服務的職能。
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本人在深水埗的聯名辦事處被人以三個汽油彈破壞,只因為我的拍檔是愛國愛港的候選人。當時不少市民不敢出門投票,候選人也無法拉票,時刻擔心人身安全會受到威脅。2019年的黑暴揭示反中亂港勢力為爭奪區議會控制權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的行為不僅危害了選舉的公正性,也損害了社區的穩定,置市民的生命財產於不顧。這樣的情況不禁讓人反思,就算所有區議員都是直選產生,是否真的對民生福祉有好處?
今次區議會選舉是完善選舉制度的「最後一公里」。在新選制下,區議會由委任議員、地區委員會(俗稱「三會」)界別議員、地區直選產生的議員及當然議員組成。如前所述,隨着每位區議員服務的選區擴大,區議員負責的事務增多,個別區份的碎片化議題不容易再騎劫全體區議會,使區議會能夠恢復原有職能,專注地區事務。
摒棄極端化回歸基本法初心
另外,完善選制後的區議會恢復了委任制。以本人過去的經驗,我深深感受到區議會能夠從委任區議員中受益。他們因為沒有選舉壓力,更能夠從客觀大局規劃、協調各地區,從而令社會民生規劃更容易達成共識。事實上,過去多年,因為區議會的種種亂象,導致一些有知識、有專業、有志服務地區的人才,放棄了參選念頭,而委任制就能夠給予這些專業人士機會,運用自己的專長服務地區,投入地區工作。
同時,完善選制後的區議會保留了直選制度。作為曾經的直選區議員,本人認為直選能夠為青年人提供很珍貴的鍛煉機會,對為社會培養年輕政治人才很有好處;有心有力的青年透過直選參與政治,為社區帶來新鮮血液的機制,使區議會更具活力,全面反映社區的需求和多元性。
此外,民政事務專員出任區議會主席,領導區議會工作,能夠帶領各區議員以實幹、積極的態度為地區服務,更好發揮領導和協調的作用,充分體現行政主導,確保地區治理能夠配合政府施政的方向。
新一屆區議會由背景多元,擁有不同經歷和專業的區議員組成,因此如何來衡量新制度是否成功,大家應該更重視是否有更優秀、更多元的人才加入區議會,投入地區工作,就地區事務向政府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
選出真心服務社區的議員
優化後的區議會將有九項諮詢職能,包括就影響當區民生、居住環境及民生福祉的地區事務及管理,向政府提供意見;就當區區議會主席指定的議題主動收集市民意見,提出建議應對方案;與居民之間建立恆常的溝通聯絡機制;協助推廣及宣傳政府政策和法律;協助做好與當區居民利益相關的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為當區市民提供地區服務,包括諮詢或個案轉介服務等。
這次完善選舉制度後的區議會恢復了委任制,同時亦在直選的基礎上增加「三會」間接選舉的制度,是更好地吸納不同人才,讓他們運用專長服務社會的好制度。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指出,愛國者是有公認標準,就是三個「真心」,要真心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真心尊重和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和特區的憲制秩序,以及真心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對於愛國者的判斷,既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既要看表面也要看實際。
只有以身作則,符合三個「真心」標準的愛國者,才是真正的愛國者,才有資格在區議會中代表香港人參與社區事務。
我呼籲,選民要珍惜手上的一票,踴躍投票,令香港地區治理真正翻開新篇章。
刊於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