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區選君子之爭 彰顯優質民主(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明天是區議會選舉的投票日,香港終於迎來了完善選舉制度的「最後一公里」。在這個提升香港地區治理的重要時刻,候選人更應秉承「君子之爭」的精神,通過一場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展現優質民主的特質,展現出香港由治及興的新氣象。選民更應踴躍投票,展現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新面貌。

過去的區議會選舉不時會出現暴力衝擊、抹黑、互相攻訐的情況。特別是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當時差不多所有愛國愛港區議員和候選人的地區辦事處被暴徒打砸燒,候選人的家人和選舉義工都被起底甚至被襲擊。

本人和拍檔在深水埗的地區辦事處也被人投擲三個汽油彈破壞,只因為拍檔是愛國愛港的候選人。在最混亂的時候,選民不敢出門投票,候選人也不敢出去拉票,就怕被人以暴力威脅,情況極為惡劣。在當時那種「只問政治立場,不問服務市民」的情況下,不單令一些有實力、有水平、有質素,全心服務市民的候選人落選,區議會也變成政治惡鬥的舞台,偏離了原來的定位和職能。

充滿正能量的新氣象

今次區選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區議會選舉,雖然區區競爭激烈,但據本人觀察所得,愛國愛港候選人一直秉承着「君子之爭」的原則,過往候選人出現的抹黑、造謠、污衊等行為不復存在,選舉過程回復和平理性,市民大眾感受到與以往不同的良好氛圍,整體區議會選舉形成一種充滿正能量的新氣象。

但由於今次選舉模式有所變化,地方選區由以往400多個小選區,重新規劃為44個較大選區,令候選人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向當區居民講解政綱和服務地區的理念,聆聽市民聲音,爭取市民支持。同時,各候選人的競選團隊亦透過設立街站等不同方式,介紹候選人,宣傳今次區議會選舉,鼓勵市民踴躍投票,推動良政善治。

「君子之爭」,謂之文明。這次區議會選舉中,候選人之間比拼的是政策理念、地區服務經驗和完善地區治理的方向。

各團隊堅持互相尊重和包容的態度,以政策主張和實際行動來說服選民。除了街頭的拉票外,區議會選舉亦包括不同形式的選舉論壇,各候選人可向市民介紹自己的政綱,使這場選舉成為一場思想的碰撞和理念的對話,而非負面攻擊的謾罵。本人落區的時候,偶爾也看到兩名候選人在街上碰見,會主動上前打招呼,互相支持打氣。這是好現象!不僅體現出完善選舉制度後的區議會選舉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亦顯示香港的民主得到優化與提升。

「君子之爭」,亦謂之透明。選舉的過程必須公開透明,讓每一位市民都能清楚了解選舉的每一環節,確保選舉的公正性。這是對優質選舉制度的堅持,也是對市民權益的負責。

本人曾長時間出任地區直選的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清楚每名初參選的候選人都面對知名度不足的問題,知名度不足的候選人要提高知名度,並不是靠名人效應,而是必須靠自己走進社區,一步一腳印地直接接觸選民、打動選民,向他們解釋自己的政綱,爭取市民的支持,呼籲他們為自己投下神聖的一票。

由於這次的選區範圍較過往大,候選人都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研究當區的民生情況。因此候選人在互相競爭的同時,也是互相學習的對象。本人期望候選人不論是否當選,都會繼續做好地區服務,共同合作,為社區繼續出一分力。

組成多元更好地發揮職能

從今屆區議會選舉的候選人看到,除了來自愛國愛港政黨和組織外,也有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參選,當中包括「政治素人」、少數族裔人士等,他們來自律師、社工、工程師、教師等各行各業。這些不同背景、文化、專業的候選人能夠使新一屆區議會容納更多社會不同階層及群體的意見,包容不同的意見,這種多元組成令區議會能更加有效地發揮其接受特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的職能。在新選制下,區議會增強其認受性和代表性,是香港優質民主的一種體現。

重塑後的區議會,由委任議員、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地方選區議員及當然議員組成,這種組成方法,使區議員能各自發揮所長,從客觀大局、協調不同社區的意見,協助政府制定與社會民生相關的政策時,更容易達成社會廣泛共識。

完善選舉制度使今次區議會選舉變回一場「君子之爭」。新一屆區議會將不再被亂港分子騎劫、操弄,回復到基本法第97條規定的「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定位和職能。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區議會選舉,不僅令區議會可以高效運作,更可以提高香港特區的高治理水平。

市民請記得明天投下神聖一票,共同譜寫香港更加美好的未來。

刊於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