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勿讓中文科成「殺手科」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從新課程改革起,筆者表達了不少對新高中課程和中學文憑試的見解和意見,也因此有幸在過程中從不少莘莘學子身上聆聽到不同的聲音,當中的辛酸和難處,值得我們留意及關注。

高中課程改革,中文科一改以往由佔比重較多的讀本課程改為更全面考核學生讀、寫、聽、講的語文綜合能力。這種改革的原意在於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外又可加強學生的論證、批判能力,出發點值得讚許,但可惜新的課程並沒有提供足夠的指引,包括課程大綱過於抽象,缺乏實際的範文、實例、標準答案等,也因此評核的準則也多依靠評卷員的主觀判斷,令學生難以掌握評核標準,無所適從。

在這種前提下,有不少學生向筆者坦言掌握不到中國語文課程內容,同時也因為不知道怎樣為試前準備而苦惱,因此進考場前後能為自己做的唯——件事就是「cross the finger」——祝試卷遇到合適的評卷員批改。去年考評局公布的中學文憑試成續,中國語文科的及格率僅得四成九,為四大核心科目之末,此結果反映了學生在新制度修讀中國語文課程,確實存在不少難處。

中國語文科為核心科目之一,因此掌管了學生升讀大學的「生殺大權」。筆者所接觸的個案中,便有不少在傳統名校出生的學生,於去年文憑試意外失利,即使各科皆獲優良成績,但由於中國語文科不及格而升讀大學夢碎。儘管當中有不少學生因為整體成績優異,獲個別大學取錄升讀副學士,並有機會在翌年破格直接升讀學士學位課程,但過程中學生也因而受到極大打擊,除了需付出更多時間外,也要額外負擔學費不菲的副學士學程,從而令學生及其家庭負擔更重,猶如百上加斤。

影響本地升學機會

更有甚者,有些家境不太優厚的學生向筆者透露,鑒於未有信心通過中國語文科考試,以升讀本地大學,故寧願在課餘時間努力做兼職,增加儲蓄準備報讀國外大學。以往本地大學乃本地的優秀學生,尤其是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升學的首要選擇,但由於新的中國語文科成了本地學生升學障礙,學生因此失去升讀本地大學的信心而捨近求遠,寧可犧牲寶貴的時間去做兼職以備不時之需。固中辛酸,筆者也不禁聞之心酸!

中國語文科作為必考科,是否應該是一個正常智力、勤力肯讀的同學,亦可拿個及格成績才算合理?為何會有這麼多考生在其他科目都考得很好,中文科卻不及格?這是否顯示課程設計及考核方法都出現了問題?

課程設計需要改革

中國語文科是香港學生最重要的必修科目,隨着時代改變,改革課程的內容和考核方式,以適應社會的需要無可厚非,但現時改革的內容非但難以讓學生吸收,更變本加厲地成了學生升學的最大障礙。教育當局應着實正視這個問題,勿讓中文科變成學生升學的「殺手」。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