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必須守正創新,致力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立法會近日通過一項議案,為特區政府出謀獻策,促請當局盡快制訂「人工智能+」策略,以促進人工智能的開發和應用,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人工智能及數據產業發展樞紐。
放眼全球,近年人工智能的發展日新月異,中央政府今年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強調通過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群聚,賦能經濟發展,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以及豐富人民生活。毫無疑問,香港也應緊貼國際創科發展趨勢,並配合國家發展宏圖,讓人工智能成為本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為了有效達至上述目標,特區政府至少應盡快推出幾項重要舉措:
應增加人工智能核心基建
其一,應盡快制訂整全的「人工智能+」發展藍圖和策略。特區政府於2022年12月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建議聚焦發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具策略性意義的科技產業,並推動公私營機構在不同範疇加快落實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措施,卻沒有詳細觸及「如何」發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問題。我認為,惟有制訂整全的「人工智能+」發展藍圖和策略,從土地供應、專項資助、稅務優惠、人才培訓及引進、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官產學研投結合、大灣區協調發展等方面,提供綜合配套政策措施,才可望提速、提質發展本港人工智能產業。
其次,應增加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基礎設施,積極構建相關產業生態鏈。我樂於見到,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於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包括人工智能與機械人,我認為,這方面應增加投資興建數據中心和超算中心等核心基建。同時,隨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首三座大樓將在今年底起陸續落成,首批租戶將在明年開始進駐,當中應該有來自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產業,當局應進一步優化規劃,並以創新思維推出更多優惠政策,加速構建相關產業生態鏈,並以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升級轉型。
做好數字教育培訓本地人才
其三,應增撥資源,加快人才的引進和培訓,並鼓勵全民提升技能。政府一方面應優化現有的「搶人才」措施,加快引進業界所需的高端人才和技術工種專才。另一方面要加快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統籌以教師和學生為對象的數字教育項目,在各級學校增加與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相關的課程,積極培訓本地人才。同時,需要重視成人教育和持續進修,鼓勵不同行業的市民通過持續進修基金等資助計劃,利用人工智能全面提升個人技能。
此外,政府應訂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法律和規管框架,以提供清晰的法例和實務指引,處理人工智能開發和應用過程中衍生的知識產權、數據保護、私隱保障、社會倫理等方面的問題,以完善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治理體系。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