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7月15日在北京舉行,本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同日新華社發表特稿,題為《改革家習近平》,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國踏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逾萬字的特稿文章當中一段,詳細介紹總書記如何推動改革創新,指導發展新質生產力。文章指出,「為推動改革,習近平身體力行,展露出敏銳的超前眼光。10年前,中國公路上跑的絕大多數是燃油車。2014年,習近平考察上海汽車集團,提出『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發展新能源汽車,使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此後10年,習近平幾乎成了電動汽車的『超級粉絲』,多次考察汽車公司,參觀實驗室,試坐電動汽車,鼓勵生產者注重產品質量,形成市場競爭力」。雖然新質生產力是總書記去年國內考察調研時使用的新語匯,但他早已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這一段文字給筆者很大啟發。近年中央和特區政府積極鼓勵考察調研,正是「改」與「進」的第一步,透過親身考察,我們不只獲得體驗,更打開眼界,啟動思考,從而驅動創新。
文章還引述總書記的名言,「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進,惟改革創新者勝」。事實勝於雄辯,自1978年起,國家開放改革的步伐從沒停步。1978年中國人均GDP不到200美元,改革幾乎從零開始;34年後的2012年,中國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巨大成就背後,除了敢於創新,還有勇於堅持。
新加坡《聯合早報》曾發表評論:「環顧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像當今中國這樣,以一種說到做到、只爭朝夕的方式全面推進改革進程」。這段評論十分中肯,也給我們另一個啟示。國家做了「說到做到」的完美示範,香港各界應深刻反思、從中取經,只要政策大方向是為香港創造未來、為市民謀求幸福,我們就要勇於堅持,持續探索,勇往直前,深化改進。
文章另一段分題為「讓市場力量充分釋放」,明確點出企業對振興經濟的重要性。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並熟悉民營企業的情況。在一次會議上,他痛心地說民企遇到了「三山」、「三門」,即「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和「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要做的是「搬山破門」。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以及要求推動金融改革,為民企紓困、提供融資便利。2012至2023年,中國民營企業數量翻了超過兩番,在企業總量中的佔比由79%提升至逾92%。民營企業佔比大增,釋放的市場力量亦相應大增,對國家的經濟貢獻有目共睹。
但凡改革,必會遇到阻力,改革者一定要迎難而上,奮力向前,方能成功。面對固有利益藩籬,習近平總書記說:「這個時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
面對經濟和產業轉型,香港再也不能只是「吃老本」,必須勇於尋求突破,拆牆鬆綁、「搬山破門」,因時制宜制定政策,以創新思維衝破阻力,推動創新改革。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又是大灣區一員,各行各業只要抓緊定位,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與功能,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攜手創新產業,未來機遇無限。
(刊於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