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決定》為港指明五大着力點助力改革開放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不僅規劃了國家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而且為香港未來發展指路引航。《決定》的涉港內容,既明確了香港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戰略定位,而且指明了香港的五大着力點:一是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二是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三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四是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五是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決定》強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並要求「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不僅向世界傳達出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而且表明中國將不斷深化與國際的經貿聯繫,為外資營造更有利的投資環境。這將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大的動力和信心。

《決定》關於香港工作的論述放在第七部分「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凸顯了香港在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當中的關鍵角色,任務吃重。習近平主席2018年會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充分肯定港澳同胞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作用和貢獻。他當時指出:「40年改革開放,港澳同胞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香港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香港的發展一直緊扣國家發展戰略。我們要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香港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戰略定位,按照《決定》的要求,從以下5個方面,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發展。

《決定》明確香港戰略定位

第一,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習近平主席特別提示香港:「『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新的重大機遇。」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不僅在社會制度方面是中西溝通連接的重要平台,而且保留普通法,投資、融資和商貿等範疇的法律和體制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接軌,深受國際商界及投資者的信任。這是內地所有城市都沒有的獨特優勢。香港應該充分發揮這個優勢,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將香港國際聯繫廣泛等優勢同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結合起來,把香港打造成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鞏固提升香港傳統優勢

第二,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國家高水平開放,需要香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國際貿易更是香港經濟的生命線。香港須鞏固強化三大中心競爭力,在制度上拆牆鬆綁,大力為金融市場注入活水,並爭取與更多的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協定,加快推動數字貿易發展,助力港商開拓新興市場,同時大力推動航運升級換代,走高增值航運服務路線。

第三,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香港應發揮高等教育優勢,利用香港大學等一流大學的「金漆招牌」,針對國家所需,開辦更多與創科相關學位,並且在政策、流動、居住、稅務等方面提供具吸引力的措施,大力為國家引入國際人才;同時,發揮好半官方機構、商會機構及企業龐大網絡,做好「穿針牽線」,大力吸納更多高才專才來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構建生產性專業服務中心

第四,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這方面的工作重點,應該是保證香港發揮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打造國家連接「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決定》要求「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聚焦重點環節分領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香港是全球服務業發展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服務業佔本地GDP超過90%,生產性服務業佔比約50%,服務貿易佔進出口貿易60%以上。香港須構建聯通中外的生產性專業服務中心,一方面,支持大型央企和民間資本與港資和外資合作,在香港建立內聯各省市自治區、外接國際市場的生產性專業服務中心,在會計、法律、融資、保險、物流、廣告、品牌推介、品質控制、市場調研、人事管理、高管培訓等多方面提供專業服務;另一方面,爭取國家進一步擴大生產性服務業的開放力度,吸引內地地方政府到香港進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招商,並鼓勵香港生產性服務企業到內地設立分支機構或投資合作,既推動內地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又為港資和外資製造業到內地發展提供所需的商務專業服務,做大做強香港的專業服務中心。

第五,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香港融入大灣區,實際上是將一個700多萬人口的小型外向型經濟體,變成一個8,000多萬人口的大型經濟體。大灣區內需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實行最開放經貿政策,大力促進和拓展貨物、服務、資金和資訊的「全流通」,既可大幅拓展香港經濟腹地,又可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更大貢獻,於國家於大灣區於香港都有利。

(刊於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