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聯實習札記(四) | Jenny:從政策草擬到社區實踐 我的政治實習微觀察

經民聯「2025暑期大專生實習計劃」火熱進行中!一群充滿熱忱的大學生正親身體驗公共事務運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實習生Jenny的實習札記,見證她如何從理論走向實踐,在議會觀察、政策研究及社區服務中,逐步探索政治工作的意義。

我很榮幸在林健鋒議員和李超宇區議員的辦事處實習,初次窺探何謂政治與政策。在立法會實習期間,我不僅負責草擬書面質詢和口頭質詢,還參與撰寫活動講稿及社交媒體貼文。同時,我還參加了香港電台《國安法事件簿3》啟播禮、網約車行業領袖會談,並實地考察了啟德青年驛站旅舍;在區議會實習期間,我先後參與了『2025明日領袖師友計畫』和『九龍城區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燈飾展』兩項啟動禮,並旁聽了九龍城區議會會議。此外,我通過在街站和辦事處接待,與街坊保持密切交流。

在立法會和區議會的實習體驗,看似截然不同,實則殊途同歸。我在前者體會到何謂大局觀:社會有無窮無盡的議題有待處理,由於資源有限,決策者須考慮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等一籃子因素,為不同議題訂立處理優次和時間表。這些考慮的依據,除了來自政府部門和學術機構的調研,更直接源於對市民意見的收集,而這正正是地區工作者的職能。譬如通過聆聽街坊閒聊,我們才知道大家對議題的真實想法和顧慮;遇上街坊詢問,我們方會察覺在政策執行上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其實立法會和區議會的工作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這份實習為我帶來很多美好時刻:當我在立法會網頁看到自己有份參與的質詢文件得到官員回覆的時候;當我們就市民反映的紅磡街市屋頂雜草叢生問題去信食環署,看到雜草被清除的時候;當我們陪同不諳粵語的婆婆到銀行處理福利金申領事宜,看到她得知問題解決後所展露的笑容;一股滿足感油然而生。我也受到啟發:一次茶聚就能解一些街坊的燃眉之急,甚至能讓他們為親自參與地區事務而感到自豪。這才是「民生無小事」的真正詮釋,我們進行每個項目時都應該放下成見、盡心盡力。

經民聯一直重視青年發展,期待未來更多年輕人加入,與經民聯一起貢獻社會,共創更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