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好消息紛至沓來,香港接連拿下多個第1!
9月25日,英國智庫機構Z/Yen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8),香港排名再次力壓新加坡,亞太區繼續居首,全球排名維持第3,僅次於紐約和倫敦。
同一天,加拿大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發布《世界經濟自由度2025年度報告》,香港再次獨領風騷,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金融中心指數力逼紐倫 差距收窄
此前公布的兩項權威性世界排名,香港亦躍居「一哥」。9月1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世界百強創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首次榮登「世一」。
另外,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於9月9日公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超越新加坡成為「亞洲第1」,全球排名則由去年第9升上第4,僅次於歐洲三國瑞士、盧森堡和冰島。
香港在多項世界排名連番報捷,政商界人士普遍認為,得力於現屆政府主動作為,多管齊下全方位搶攻,積極振興經濟,取得實質成果。
先看《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香港在此榜常年稱冠(除了2023年居亞,香港共有29次摘冠),今年再在全球165個經濟體脫穎而出,蟬聯冠軍,5個評估大項當中,「國際貿易自由」穩居第1,「穩健貨幣」與「監管力度」亦打入三甲,值得肯定。但香港的總分較前有所下滑(2024年總分為8.58分,今年為8.55),僅以0.05分險勝新加坡,這方面必須關注。
再看《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雖然繼續做「老三」,不過總評分為764,不但比上一次調查上升4分,更追貼頭兩名的紐約(總評分766)與倫敦(總評分765),創下歷來最小的差距。
該報告從5大維度綜合評估,香港一口氣拿下3項第1:「營商環境」、「基礎建設」、「聲譽及綜合」,另外「人力資本」全球第2,「金融業發展水準」全球第3,成績亮眼。
港IPO集資逾2倍 遠超紐交所
在金融業領域多個分項,香港的排名更顯著上升,其中「金融科技」的排名,去年才首次晉身10強,今年直接跳升至全球第1,另「銀行業投資管理」、「保險業及融資」均持續保持全球三甲,這反映香港在金融創新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
有分析指今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三甲排名依舊,皆因美元仍處於主導地位,惟隨着世界局勢變化,各國央行逐步在儲備中納入更多貨幣,多元貨幣體系勢將逐漸成形,「美元霸權」將迎來挑戰。
今年以來,港股新股集資額(IPO)市場一片火熱,單計前三季度,已迎來66檔新股上市,集資總額達1,823億港元,新股數量年增47%,集資額大幅上升228%,遠超紐交所的1,256億港元,港交所勢將奪下今年IPO集資冠軍。
近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表示,國際長綫資金參與度明顯增加,同時利好A股表現。他又指,香港金融體系在聯通內地與全球資本中有獨特價值,香港需要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找準定位。
推動「三加」 開發產品拓投資市場
事實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香港擁有獨特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可全面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此外,香港亦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透過「滬港通」與「理財通」等創新平台,有利資金跨國流動。
筆者認為,全球資金迅速湧至,香港大顯身手正當其時,務必要乘着「東風」,積極推動「三加」:加速金融創新,深化制度改革,因時制宜更新金融政策;加大力度開發更多金融產品,同時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加快擴闊投資市場圈,聚焦吸納東盟及中東地區龐大資本。隨着「東升西降」格局日益明顯,只要香港敢於創新,扭轉「紐倫港」固有排名指日可待!
刊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