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圓滿閉幕,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日前正式公布,不但為未來五年國家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也為新時代港澳高質量發展提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建議》將過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中的「保持」提升為「促進」,既是中央對港澳提出更高的目標和要求,也表明中央將會以更大力度支持港澳發展,進一步增強香港社會的信心。香港須進一步發揮獨特優勢,全面對接配合「十五五」規劃,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既為國家作出貢獻,亦為香港發展注入更大動能。
《建議》有關港澳方面的段落,內容全面、高屋建瓴,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當中提到「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提升港澳依法治理效能,促進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不但為香港各界立牌指路,更振奮香港各界謀發展貢獻國家建設的信心。
「保持」改「促進」 內涵豐富指向明確
其中,對比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建議》所用的字眼由「保持」改為「促進」,內涵更加豐富,指向更加明確:
一是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發展一以貫之的關心、重視和支持,為香港發展提供更多更大的機遇。可以預期,在「十五五」時期,中央一定會繼續大力支持香港發展,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戰略,在創科、金融等各個層面,出台更多力度更大、範圍更廣的政策支持香港,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激勵各界堅定信心和方向,凝聚力量求發展促繁榮。
二是受逆全球化、貿易摩擦等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影響,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的香港,其金融、航運、貿易等傳統優勢領域將面臨挑戰,「保持」現狀已難以適應新形勢,需要主動出擊鞏固提升,這要求香港各界必須識變求變,開拓創新,不斷鞏固提升香港競爭力。
三是香港面臨着多項深層次、結構性問題,都需要在「十五五」期間開拓新思路、應用新理念,以改革思維解決。中央再次展現對香港的深切關懷與堅定支持,極大振奮了香港各界拚經濟謀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以更好的發展成果貢獻國家建設,以加速香港由治及興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國家高水平開放 帶給香港龐大機遇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於國家2035年的發展目標作出了明確規劃,通過「十四五」、「十五五」和「十六五」三個五年規劃來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三個五年規劃中,「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也是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十五五」處於2035年遠景目標的中間階段,既是承上啟下的五年,更是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
「十四五」時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系列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矚目的答卷。「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十五五」規劃布局謀篇,不僅是一次承前啟後的重要戰略部署,更是國家邁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一步。「十五五」期間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多項任務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區域經濟布局等,都是香港大展拳腳、貢獻國家所需的發力點,香港將會迎來龐大機遇。
發揮香港優勢 更好融入服務國家大局
對比「十四五」規劃建議,「十五五」規劃建議在「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表述中,增加並強調「服務」兩字,表明香港憑藉自由港制度、國際化程度高、具有特殊地位和功能等優勢,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將可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例如「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深化內地與香港的創科合作關係,並首次將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就是為配合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部署。五年以來,國家創科發展一日千里,香港近年在創科上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配合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戰略目標,香港必須集中力量攻克難點,盡快推進北部都會區創科建設,加快培育新產業,引入更多國際人才,助力國家創科發展。
《建議》提出的其他主要工作任務,同樣需要香港發揮獨特優勢。例如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香港應發揮國際化平台作用,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建設,讓香港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橋樑」與「窗口」;在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方面,香港應進一步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通過學習、貫徹落實《建議》,找準定位,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形成更深層次的互補,是香港發展的重中之重。
刊於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