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完善機制 高效應對極端天氣(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本港早前經歷罕見的極端暴雨,天文台在短短數小時內兩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第二次黑雨警告維持超過11小時,天文台總部單日雨量更打破自1884年以來8月份最高紀錄。
本港早前經歷罕見的極端暴雨,天文台在短短數小時內兩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第二次黑雨警告維持超過11小時,天文台總部單日雨量更打破自1884年以來8月份最高紀錄。
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匯聚全球多元人才,更肩負着連接國家與全球的橋樑角色。在國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策略下,香港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作用,推動國際人才集聚高地建設。
立法會近日先後修訂《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立法會議事規則,並引入《立法會議員守則》,措施包括完善立法會議員履職制度,並對違反守則而被暫停職務的議員施加財政處分。該法案和兩項議案全面優化立法會議員履職制度和立法會運作,相關新方案將會在第八屆立法會任期開始當日實施。完善議員履職制度、明確懲處機制,不僅有助實現更高議政水平,進一步贏取市民的信任與尊重,更能加強立法與行政機關的良性互動,鞏固良政善治根基,成為議會持續進步的重要里程碑。
立法會近日通過了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檢視工務工程的優先次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提效。筆者發現在熱烈討論的過程中,各人對這個議題有不少基本共識,包括特區政府應維持每年工務工程的穩定投入,同時全面檢視各項工務工程項目的成本,並優先處理急迫項目,以優化公共資源分配,令重點經濟及民生建設項目提速提效,以及保障建造業從業者的生計與行業的健康發展。這些信息對於工程業界是極大的支持和鼓舞。
香港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到了2046年,65歲及以上的長者人口將高達274萬,佔總人口36%,換言之,每三位港人,便有多於一位是長者。立法會近日就這個議題展開一番熱烈討論,大家不約而同認為,特區政府有責任及早規劃,構建一個長者友善的生活環境,以及推動銀髮經濟的發展。社會各界也應盡量鼓勵長者持續參與社會與經濟活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安享晚年,活出尊嚴與價值。
立法會近日通過了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加快健全個人資料保障制度框架,並落實「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以應對人工智能(AI)時代衍生的新挑戰。
立法會三讀通過《2025年建築物能源效益(修訂)條例草案》,可望同時滿足多方面需要,包括回應氣候變化挑戰、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擴大專業界別的機遇等,有助各界推動本港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立法會近日通過了筆者動議的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正視本港人口結構變化,拿出魄力與遠見,盡快設立專責規劃人口政策的最高層次架構,將人口政策提升至最高策略層面,制訂完整、前瞻、科學的人口與人力資源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