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紡織時裝發展局 呼應國家戰略(陳祖恒) – 評論文章
筆者於上月底聯同香港紡織商會、香港紡織業聯會及全體業界選委,向政府遞交《2023年施政報告》聯合建議書。建議書主軸之一,就是建議政府成立「紡織及時裝發展局」,專責統籌及推動行業發展,並建議以「盛事化」的形式籌辦「香港時裝周」,打造成本港一大旗艦文化及旅遊盛事,目標為本港帶來數十億元的經濟及旅遊收益,將香港打造成國際時裝及紡織中心。
筆者於上月底聯同香港紡織商會、香港紡織業聯會及全體業界選委,向政府遞交《2023年施政報告》聯合建議書。建議書主軸之一,就是建議政府成立「紡織及時裝發展局」,專責統籌及推動行業發展,並建議以「盛事化」的形式籌辦「香港時裝周」,打造成本港一大旗艦文化及旅遊盛事,目標為本港帶來數十億元的經濟及旅遊收益,將香港打造成國際時裝及紡織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香港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透過視像發表主旨演講,對香港提出「四點希望」,包括深化區域合作,拓展經貿網絡;完善金融服務,暢通融資渠道;聚焦專業服務,發揮人才優勢;深化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10年以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發展成開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國際合作平台,在「五通」,即貿易暢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及政策溝通等合作領域,均取得顯赫和非凡的成果。港人作為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一員,對國家取得驕人成就,深感自豪及光榮。我們應深刻領會丁薛祥副總理「四點希望」的深意,進一步深入認識、把握香港獨特優勢與「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關係,更加主動作為,切實施展所長,把香港打造成為促進「一帶一路」互利共贏合作的重要樞紐,不負中央的重視、期望和支持。
一年前,我懷著無比榮幸的心情出任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主席,而我自2016年起擔任生產力局理事會成員,近2,800天以來親身參與及見證生產力局的大小里程碑,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路上「創新 · 從不停步」,一步一足印,樹下一個個佳績。
紡織及製衣業界一直主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除了粵港澳大灣區為行業帶來龐大機遇,加強滬港合作同樣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筆者於七月底到訪上海,非常高興有機會與國家紡織業龍頭東方國際及上海時裝周的領導們會面,與他們就滬港行業發展、創科合作、人才交流等領域深入交流,期望進一步促進滬港行業合作及協作。
香港社會踏上由治及興的復常之路,特區政府採取新措施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發展動能,例如在去年底正式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大刀闊斧地「搶人才」,積極吸納高收入人才和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發展,今年首5個月已批出4.9萬份申請。
華北地區近日發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經民聯向中央駐港聯絡辦賑災專戶捐出港幣50萬元,用於支援受災同胞。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副主席林健鋒、吳永嘉,秘書長陳祖恒,副秘書長陸瀚民,執委龍漢標及林顥伊博士今日 (8月15日) 來到中聯辦遞交有關支票,由中聯辦副主任尹宗華代為接收。
疫情過後,本港經濟正處於復甦、復常階段,惟各行各業已深深感受到結構性勞動人口短缺及人口高齡化,為經濟發展帶來的樽頸和阻礙。以航空業為例,人手不足問題令機場運力及物流載力,遠遠未能回復到疫情前水平。筆者期望,政府與各界攜手,想方設法釋放潛在勞動力,從量到質提升本地勞動力。
第5波新冠疫情,本港廣泛採用中醫藥抗疫,取得成效顯著。筆者留意到,有不少染疫患者,都選擇以遙距方式接受中醫藥診治、服用連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藥紓緩病情。康復後不少人選擇以中醫藥治理「長新冠」。對於中醫藥在預防、治療及康復方面的成效,不少市民認為是「頂呱呱」。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日趨成熟,越來越多香港居民選擇到內地工作、生活、升學和養老等。經民聯根據香港市民的期望和深化灣區城市無縫聯通的要求,特別進行專題研究,並於6月23日舉行「共建灣區醫食住行」建議書發布會,就深化香港與其他灣區城市無縫聯通提出15項建議,涉及醫療健康、飲食消費、住屋置業、交通出行等四大範疇。期望通過突破城市之間的界限,促成區內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民生協同發展,以滿足居民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