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頭「走塑」 加速完善配套(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三讀通過《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主要目的是為了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提供法律框架;以及優化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和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作為法案委員會主席,我在發言時強調,從源頭鼓勵「走塑」固然重要,加速完善相關配套更不可少。

搶企業搶人才初見成效 謀創新促轉型更顯功夫(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強化香港競爭力。經過政府近一年的努力,不斷傳來好消息。據政府透露,招人才措施反應熱烈,收到超過16萬份申請,批出超過10萬份。「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亦宣布成功吸引約30家重點企業,在日前舉行的「重點企業夥伴啟動禮」上,請來當中20間企業的代表出席簽約儀式,當中不乏海內外重量級企業,包括阿斯利康、華為、聯想、美團等,這些企業涵蓋四大新興產業範疇,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等,在港投資總額超過300億元,將創造10,000個優質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這些重點企業願意真金白銀落戶香港,是看好香港和內地的良好發展前景,也是再度肯定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所享有的「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

制定前瞻政策 保障城市安全(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本港在一個多星期時間內,先後遭到超強颱風「蘇拉」和特大暴雨侵襲,特區政府首次宣布「極端情況」生效,並啟動了「全政府動員」機制,協調各部門、地區組織及「關愛隊」通宵應急和救援,地區組織和居民守望相助、攜手抗災。面對嚴峻的挑戰,政府應災有道,大部分被水淹浸的道路迅速清理,一度被山泥傾瀉阻斷對外聯絡的石澳,經過各部門通力合作,也實現了有限度通車。風雨過後,社會運作及市民日常生活基本回復正常,政府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不過,整個過程都顯示出,本港在應對天災的預案和策略上仍大有改進的空間,有必要盡快提升抵禦和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建設國際安全城市。

對接河套規劃 打造創科樞紐(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國務院印發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對香港的創科發展,是大好消息。河套合作區橫跨深圳河兩岸,連接深港兩地,由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河套規劃對深圳園區規劃建設特別是與香港園區協同發展作出全面部署,訂立兩大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到2035年發展成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同時提出四大主要任務,包括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以及打造匯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河套規劃的出台體現中央對香港發展創科產業的支持和指導,河套將與前海、南沙和橫琴一起,共同構成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體系框架,並有力支撐香港「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建設,本港科技業界深感鼓舞。

借鑒杭州經驗 發展文體旅產業(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於7月31日至8月3日前往杭州,進行為期4天的職務訪問,共有16名立法會議員參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亦有參與部分行程。是次訪問旨在考察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的兩大主要場館,了解杭州市與東陽市的體育、文化和旅遊產業的發展近況,並與當地政府官員交流。

推動閩港合作 促進優勢互補(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休會而不休息,主席梁君彥於7月15日至19日率領33位議員到訪福建省的福州和廈門,展開五天職務考察,這是繼今年4月全體立法會議員的大灣區之行後,立法會代表團再次到內地考察,充分顯示立法會在落實「愛國者治港」之後,積極推動與內地各個省市交流協作,促進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共謀發展。

全方位落實七一講話精神 成果豐碩再接再厲(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發表的七一重要講話,提出「四點希望」,以及強調要特別關心關愛香港青年。在香港即將回歸祖國26周年之際,回顧過去一年,特區政府在行政長官李家超的帶領下,認真落實執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帶領香港踏入由治及興新階段。作為本港的一個主要政團,經民聯也聯同工商專業界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全力支持和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推動社會各界貫徹落實「四點希望」及關愛青年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