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恒
對接中東產業機遇 橋樑作用助內企「出海」(陳祖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率領商貿代表團訪問中東,筆者有幸代表生產力局參與其中,親身見證香港和內地就拓展中東合作機遇取得豐碩成果,也深深體會中東蘊藏的龐大機遇。筆者認為,香港可從多方面深化中東之行成果,更好善用香港高度國際化和「超級增值人」優勢,把中東機遇轉化成實際經濟動力。
「香港無處不旅遊」 拓跳島遊新機遇(陳祖恒) – 評論文章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維港海濱發展,在保護海港的同時,開放多個具創意和活力的公共空間,如西環、灣仔海濱長廊,以至最新的北角東岸板道,這些設施均深受市民歡迎,在「五一」假期吸引大量旅客到訪「打卡」。
科學識別外勞亂象 3招穩人力供求(陳祖恒) – 評論文章
香港各行各業正面對不同程度的人手短缺,勞福局去年公布《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預計到2028年本地勞動人口未能滿足社會需要,香港仍需要適度輸入外來人才及勞工。
發揮橋樑作用 推動產業升級(陳祖恒) – 評論文章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高度國際化、內聯外通等獨特優勢,也具備「引進來、走出去」的豐富經驗。要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和各界要聯手,用好自身的國際化優勢及國際應用場景,將具實力和高質量的內地企業,尤其中小企引進來,透過香港的雙向跳板作為走出去的橋樑,為國家和香港發展不斷增值。
美關稅戰是損己害人的「七傷拳」(陳祖恒) – 評論文章
美國宣布對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其中中國進口商品的累計關稅率高達104%,而印尼、越南、柬埔寨等香港廠商海外廠房所在的國家,亦被加徵32%至49%的關稅,美國關稅霸凌將破壞正常商業活動及貿易往來,令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再添陰霾。
善用國際化應用場景 強化香港「聯通」角色(陳祖恒) – 評論文章
今年的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等列為十大工作任務,並首度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筆者認為,香港可從多方面貫徹落實兩會精神,以自身國際化獨特優勢,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
務實理財 投資未來 辦好「時裝薈」帶動文創產業化(陳祖恒) – 評論文章
財政預算案積極接納經民聯及紡織業界的數十項建議,以敢於破局和改革的作風,致力做到務實理財、投資未來,以不同板斧提升政府資源運用效率,在赤字下為長遠經濟及產業發展注入「活水」,顧及到不同階層的福祉和長遠發展需要,非常贊同和支持。相信預算案可帶領香港經濟,把握香港的高度國際化和內聯外通優勢,在發展藍海中能繼續乘風破浪。
完善法規建設基建 把握低空經濟機遇(陳祖恒) – 評論文章
近年來,低空經濟在全球迅速崛起,歐美日韓等國家意識到這一新興產業的巨大潛力,紛紛出台政策推動其發展。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性產業,指的是利用低空空域(一般指1,000米以下)進行的各種商業和民用飛行活動。目前內地各省市積極推動低空空域逐步開放,鼓勵探索更多應用場景,培育和壯大低空經濟產業鏈,低空經濟有望成為我國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的重要新興產業,香港應前瞻性布局,成為國家推動低空經濟核心技術攻關、內地企業出海的重要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