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北上門檻高障礙多 冀助業界開拓大灣區業務
經民聯倡建「大灣區金融單一通行證」制度

經民聯今日召開記者會率先提出構建實施「大灣區金融單一通行證」制度,並圍繞該制度提出十大建議。

經民聯今日(5日)召開記者會,率先提出構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單一通行證」制度,並圍繞該制度提出十大建議(詳見附件),以創新金融機制和監管模式,打造資金在大灣區流通的「高速通道」。經民聯副主席、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冀透過推動建議幫助香港業界開拓大灣區業務,並加快推進大灣區金融一體化,為國家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月深圳特區40周年大會上提到,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機制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張華峰在記者會上指出,推動大灣區金融一體化,不單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目標,更是香港金融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惟當前香港金融機構進入大灣區珠三角城市,普遍面對門檻高、障礙多、手續繁複等問題。他建議借鑒歐盟經驗,在大灣區施行「單一通行證」制度,容許三地的金融機構取得認證許可後,可於三地境內自由營業,避免於不同地方展開業務時須重新申請各類牌照。有關制度涵蓋銀行、證券市場服務、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

具體制度設計方面,張華峰建議設立由三地政府組成大灣區金融事務委員會及「單一通行證」管理機構,負責落實有關制度安排,並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單一通行證章程》,以方便金融機構「一站式」提交申請,避免他們開展區內跨境業務時,需重新申請各類牌照。為應付實行「單一通行證」後的資金流需求,張華峰建議加快推動設立「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由三地金融機構聯合設立一個獨特的資金池,讓人民幣、港幣和澳門元在區內有一定的自由兌換空間。他又提出在香港設立大灣區跨境金融事務法庭和仲裁中心,統一處理大灣區內的跨境金融糾紛,提高金融糾紛處理效率。張華峰續指,特區政府應爭取中央支持,在制定制度時降低准入門檻,讓更多香港金融機構符合「單一通行證」申領條件;並加強支援中小型金融機構,提升他們利用「單一通行證」打入大灣區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經民聯副主席、立法會商界(一)議員林健鋒表示,特區政府應該制定與大灣區金融相關的發展藍圖和政策措施。他建議撥款設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升級專項資助計劃,推動本港金融監管機構、銀行和金融機構引進、更新金融交易結算系統和設備;資助合資格券商聘請科技人員提升金融科技等。他又建議將香港定位為「單一通行證」制度下外資進入大灣區的主要註冊平台,以吸引更多國際機構投資者透過香港進入大灣區金融市場。另外,有關當局亦應加強兩地金融互聯互通的廣度和深度,做好擴容準備,例如推出更多互聯互通產品、爭取上調滬深港股通每日額度,並且將生物科技股納入港股通股票範圍,容許內地投資者買賣在港第二上市公司股票等。

林健鋒認為,香港應以「大灣區金融單一通行證」制度為契機,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升級換代,進一步發揮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優勢,拓展數字人民幣試點、人民幣債券、人民幣衍生品、第三方使用香港人民幣服務平台、國際人民幣財富管理中心等業務,以配合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人民幣流通需求。最後,在「單一通行證」制度下,香港金融業界應該大力拓展資產管理服務,以適應大灣區對資產管理的金融需求。

兩位議員續透露,有關建議是在聆聽廣大業界的呼聲後,經過專題研究而成,經民聯下一步將約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並將建議交予中央有關部委參考,從不同層面推動有關政策建議的落實。

張華峰冀透過推動建議幫助香港業界開拓大灣區業務,林健鋒認為特區政府應該制定與大灣區金融相關的發展藍圖和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