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CEPA開放證券商機有待嘗試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內地和香港政府早前趁着CEPA實行十周年的日子,在港簽署了CEPA10補充協議,當中對金融服務界而言,終於出現了一些突破。因為補充協議容許港資金融機構,在上海市、廣東省、深圳市各設立一家內地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港資一方的持股比偷最高可達五成一,而內地持有的四成九股權,也沒有限制要是單一股東或必須與金融機構合作。同時,在若干金融改革試驗區,也可各設一家兩地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港資持股比例不超過四成九。

換言之,本地券行在內地提供的服務,將不再局限於提供諮詢顧問的服務,可望正式進軍內地,是值得歡迎和肯定的。

框架已定下 細節未落實

從宏觀角度而言,補充協議無疑是定下了開放的大框架,但當中有很多執行細節,仍未落實。

例如,財經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雖已表明,所謂全牌照服務,是指新成立的合夥公司,可涉獵股票經紀,以至新股包銷等業務,只是具體的服務範疇為何?是否真的完全與內地同業看齊?

至於股本的要求,也是有待說清楚。又合夥公司需聘用多少名專業人士,香港專業人士的資格又會否被承認等,也有待釐清。

又由於香港證券業界的強項,一向在於對本地巿場的資訊掌握,如今合夥公司的業務暫時只限於A股巿場,未能為內地居民提供買賣港股的服務,也就大大限制了這項德政的效果。

當然,以港資企業一向強於管理和着重風險管理,如能夥拍內地業界,必有助提升內地同業的服務水平。只是沒有大氣候,哪有小器候?

如果內地A股巿場仍然無法恢復股民的信心,無法扭轉現時的劣勢,這方面的商機仍是有限,未必能為本地業界進軍內地巿場帶來多少機遇。

話雖如此,內地和香港政府,在促進兩地金融服務互通方面,畢竟是出了不少心力,都是希望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達致更廣闊的合作平台。本地業界對此也是充滿期望,亟欲藉本身的經驗和優勢,擴展至服務內地巿場。

大家都期待內地和香港兩地政府可以盡快公布多些執行細節,使本地業界可以早着先鞭,為明年初在內地正式展開證券業務早作準備。

須加大開放至真正互通

CEPA10補充協議所促成的開放金融業政策,只能視為本地業界進軍內地巿場的第一步,或可概括為一句說話:「爭取未竟全功,同業尚須一起努力」。但既然機會在前,我想儘管成果未必可以即時顯現出來,只要有得搏,仍是值得加以開拓這片新天地。

但我想特區政府官員不要因此自滿,以為已取得了重大成就,便放軟手腳,必須加大開放力度,真正做到兩地金融服務互通。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