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紓解民困須到位 提振經濟共籌謀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日前三讀通過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這份預算案提出不少紓民困、撐經濟的措施,也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40多項建議,包括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持續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資助舊樓宇維修渠管等等。儘管如此,預算案整體而言取態仍然較為保守,紓困力度有所不足。一些被俗稱為「派糖」的紓困措施,例如退稅、差餉寬減等都「減甜」。在本港經濟環境處於「冰封」之際,政府應「未雨綢繆」,推出更多、更全面的逆周期措施幫助中小企及打工仔,幫助香港把握疫後復甦的機遇。而當局推出惠民措施之時,例如發放電子消費券,要真正做到與民方便,不應設立太多規限,當局應相信市民的智慧,並尊重他們的選擇,做到皆大歡喜。

嚴防變種 力爭通關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政府逐步放寬社交限制措施,港人亦期待着「旅遊氣泡」出行之際,這星期突然出現變種病毒流入社區,令抗疫形勢一下子變得嚴峻。疫苗接種率遠未足以守護社區,更有本地不明源頭的變種病毒傳播,衞生署嚴陣以待,除了進行大規模的強制檢測,亦要全幢大廈居民檢疫。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發展區域專業服務中心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剛剛通過了本人動議的一項議案,主旨是促請特區政府因時制宜,制訂配套的政策及措施,發展香港成為區域專業服務中心。香港最獨特的優勢,是實施「一國兩制」,對參與國家發展有「近水樓台」之利,能夠搭建不同的合作平台,例如集資融資平台、高端專業服務平台、新興產業平台、商貿促進平台,自然亦包括高端專業服務平台,這是我們發展香港成為區域專業服務中心的潛在優勢,簡言之,即配合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

為有序恢復通關創造條件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政府本周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擴展「回港易」計劃至內地所有省市,並重啟香港與新加坡的「航空旅遊氣泡」。在「疫苗氣泡」計劃下,昨天起食肆及六類表列處所,符合指定要求可放寬限制。香港經濟在寒冬中總算漸露曙光。我認為,政府要繼續鼓勵市民接種疫苗,爭取盡快恢復通關,為經濟復甦注入更大動力。

商務氣泡 重啟經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抗疫之路近一年半,近期疫情趨向平穩,恢復經濟動力成為下一個關鍵課題。眾所周知,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經濟體系,單靠刺激本地消費,對於經濟的提振作用有限,因此,要真正有經濟復甦的勢頭,特區政府當前首要工作是促成內地與香港居民免檢疫通關,達致雙向豁免檢疫安排,此舉才可全面重啟經濟活動,為實體經濟注入養分

行錯了路就要扭軚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由2014 年的違法佔中,至2019 年的反修例騷亂事件,香港在極端情况下,可變成一個無法無天的社會。最令人慘不忍睹的是,新一代被洗腦後變成不尊重法治、自私輕慢、唯我獨尊的產物。只有「自我」沒有「大我」的民主,實際上是民粹。民主的真諦是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見,不是遇到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就出手傷人、殺人放火,令這顆東方之珠頓然成為一個恐怖的城市。

前海「兩城六區一園一場六鎮雙港」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前海管理局依據「十四五」規劃,聚焦「港澳所需」、「灣區所向」與「前海所能」,以「兩城六區一園一場六鎮雙港」的發展空間格局,謀劃實施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和制度創新,上述項目落地後,預計新增約600萬方米產業空間,將有效擴大深化合作發展新空間。

創科金融 併船出海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經濟在疫情過後要重拾增長,離不開融入國家發展,特別是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公布,將設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資金,在五年內直接投資大灣區內有關科創、創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或其他重要項目,可以預見,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創新平台,將成為香港和深圳等地高度融通合作的重要舞台。特區政府必須早着先機,充分發揮香港在創科金融等多方面的優勢,與區內城市深度融入,助力灣區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