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融資難 紓壓穩信心(龍漢標) – 評論文章

本港樓市在住宅市場以外,香港商業地產市道亦正面臨多重挑戰,寫字樓與商舖空置率持續偏高,息率上升拖累物業估值,銀行收緊信貸審批,令一眾發展商尤其是中小型地產商,融資難度大增。倘若部分企業若未能再融資渡過難關,恐對金融體系構成連鎖風險。面對當前挑戰,政府須嚴陣以待,妥善應對,以紓緩地產商融資壓力,穩定市場信心。

基建提速振經濟工務工程有序推(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近日通過了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檢視工務工程的優先次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提效。筆者發現在熱烈討論的過程中,各人對這個議題有不少基本共識,包括特區政府應維持每年工務工程的穩定投入,同時全面檢視各項工務工程項目的成本,並優先處理急迫項目,以優化公共資源分配,令重點經濟及民生建設項目提速提效,以及保障建造業從業者的生計與行業的健康發展。這些信息對於工程業界是極大的支持和鼓舞。

積極求變 放下「心魔」(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政府日前宣布原本招標出售以興建及營運多層工廈,安置受到政府收地影響的棕地作業者的元朗及洪水橋兩幅用地中止招標,並計劃把當中元朗用地交予香港科技園公司發展微電子生態圈,另一幅洪水橋用地則預計納入產業園區發展。我一直倡議發展北部都會區時土地政策要具有彈性,靈活變通。政府今次的決定正正就是靈活變陣以強化政府主導角色,加快北部都會區產業發展。

建造業工人保障邁新階段 有汗出須有糧出(龍漢標) – 評論文章

去年底,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發布新聞數據,指去年下半年接連發生多宗地盤欠薪事件,受影響工人及二判超過2,000人,累計金額超過3億元。建造業工人「有汗出、無糧出」的情況時有發生,分判商遭拖欠工程費事件也間或出現,成為困擾建造業界的常見問題。

善用科技 構建樂齡社會(盧偉國) – 評論文章

香港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到了2046年,65歲及以上的長者人口將高達274萬,佔總人口36%,換言之,每三位港人,便有多於一位是長者。立法會近日就這個議題展開一番熱烈討論,大家不約而同認為,特區政府有責任及早規劃,構建一個長者友善的生活環境,以及推動銀髮經濟的發展。社會各界也應盡量鼓勵長者持續參與社會與經濟活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安享晚年,活出尊嚴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