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根基心不變 通時達變更為民(梁君彥) – 評論文章
回想起1997年回歸日,中國國旗與香港特區區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那一刻的喜悅與自豪,至今歷歷在目。光陰荏苒,轉眼香港已回歸祖國懷抱27年,雖曾走過動盪的日子,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現已重煥生機,邁入由治及興的新時代、新篇章。身為立法會主席,見證行政和立法機關良性互動,攜手為香港繁榮穩定而奮鬥,令巿民生活得更充實、更幸福,亦更有保障,我深感欣慰。
回想起1997年回歸日,中國國旗與香港特區區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那一刻的喜悅與自豪,至今歷歷在目。光陰荏苒,轉眼香港已回歸祖國懷抱27年,雖曾走過動盪的日子,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現已重煥生機,邁入由治及興的新時代、新篇章。身為立法會主席,見證行政和立法機關良性互動,攜手為香港繁榮穩定而奮鬥,令巿民生活得更充實、更幸福,亦更有保障,我深感欣慰。
當前,我國正進入以新發展理念為綱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轉折點。同時,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以人工智能、5G、量子計算、新能源等為代表的創新科技席捲全球,兩大趨勢在交織碰撞中孕育出新的機遇。憑藉深厚工業根基和歷史沿革,香港如何面對新的時代機遇,形成新的自身優勢,以己之長,貢獻國家之需,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力以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代表新銳發展力量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展現了應有的擔當。
立法會本周通過《政府租契續期條例》。過往當土地契約到期,地政總署就會和業權人協商並簽立新的土地租契。然而由明年6月起將有大量地契到期,單是2047年6月30日當日,同日到期的地契就涉及約30萬個地段、逾150萬名業權人。新法例正正是透過設立常設機制,在憲報刊登續期公告,分批為地契續期,取代目前政府逐一與業權人簽立新租契的安排。這不僅釋除坊間對「2047大限」的疑慮,為市民及投資者派「定心丸」,更大大提升效率,便民利商。
近日據多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六成以上市民滿意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表現。今年是香港回歸27周年,也是本屆政府施政兩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管治團隊完成《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後,進一步築牢維護國家安全屏障,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務實有效,取得的成績得到廣大市民衷心讚許和肯定。
一般稅收用於維持政府運作,為市民提供福利,打工仔繳付薪俸稅、公司繳付利得稅,可謂天經地義。但某些西方政客為保私利、製造藉口開徵關稅,卻只會天怒人怨。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會同行政會議就「香港經濟發展的策略性部署」舉行集思會,充分體現特區政府就「拼經濟,拼發展」的決心和積極作為。事實上,中小企佔本港企業總數98%,佔勞動市場就業人數45%,筆者認為,着力提升中小企的競爭力,協助中小企開拓海內外市場及加快推動數碼轉型,是本港「拼經濟、拼發展」的重要一環。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日前發布《2024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由上年第七位躍升至今年第五位,細看各項排名因素,香港在「國際貿易」和「商業法規」排名全球第一,在「稅務政策」、「國際投資」、「基本基礎設施」、「金融」及「教育」亦位列全球前五名。有關排名無疑令摩根士丹利亞太區前主席羅奇所謂的「香港玩完論」不攻自破。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五周年。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習主席明確要求,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適逢五周年此關鍵時刻,為了進一步深化大灣區融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經民聯建議中央支持研究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將廣東自貿試驗區高水平開放政策的適用範圍,由現時的南沙、前海、橫琴三個片區,拓寬至粵港澳三地,以消除現存的投資和貿易壁壘,實現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近日發表2024年世界競爭力報告,香港的世界競爭力排名跳升兩級,重返全球五強。事實上香港自回歸以來一直在該排名上名列前茅,惟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排名一度短暫下降,但今年的報告結果引證香港已經重返世界舞台,亦反映特區政府的搶人才、搶企業等振興經濟措施有所成效,令到香港各項「經濟表現」與「營商效率」都有所提升,成績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