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共享開放發展紅利 香港吸引全世界投資者(胡劍江) – 評論文章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早前先後會見滙豐集團與怡和控股等多家知名的駐港外資代表,明確地傳達了中央一如既往地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繼續維護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此次會見同樣顯示出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以及對香港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可,亦是中央支持外資在華經營的重要信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外資企業進一步深化與內地及香港的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發展機遇。

中醫藥未來發展願景及策略(龐朝輝)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已提出多項有關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與中醫藥界共同制訂《藍圖》,以勾畫香港中醫藥未來發展願景及策略。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更明確指出方向,把握香港在醫療體制、規管制度、標準制訂、臨床研究及貿易等優勢,發展香港成為中醫及中藥國際化的橋頭堡。並以明年推出《中醫藥發展藍圖》為核心,依靠應用大數據,推動中西藥相互作用的國際研究合作,着力發掘更多具臨床意義的證據,推動中醫藥國際化。加強推廣及擴展中西醫協作服務至各醫院聯網;培育有特色的中西結合治療。透過即將開幕的首間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完善由學院至科研到臨床的生態圈,並透過例如舉辦首屆「香港中醫藥文化節」等軟件配套推廣更多業界及公眾参與。

開新航線 覓新機遇(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國際機場一直是全球領先的國際貨運機場,要鞏固及提升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四通八達的航線必不可少。我樂見國泰航空接納我的建議,開通香港與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直航航班,讓香港商界「近水樓台先得月」,減少舟車勞頓之苦前往中東開拓商機。我期待未來更多直航航線的開通,方便業界尋覓新機遇。

提升環保專業水平 充實本港人才儲備(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通過了《香港合資格環保專業人員學會條例草案》,這是筆者提出的一項議員法案,預計特區政府11月8日刊憲之後,法例就會正式生效。新法例反映了本港環保專業人士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讓本港環境保護相關的服務和產業,能透過專業化提升水平和公信力,以及提升環境專業人士的專業地位,加強跨界別合作,有助落實ESG ,即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與海內外業界的合作交流更加正規化,包括與海內外相關專業組織進行專業資歷互認,將有利於業界人士與組織日後進一步發展專業及掌握商機,完全符合支持本港環保專業真正實現專業化的目標,為有意在環保專業發展的年輕人搭建正式的事業階梯。

「垃圾圍城」迫在眉睫 跨境協作共建綠色灣區(劉業強) – 評論文章

隨着經濟不斷發展,社會環境污染問題愈趨嚴重,香港現時正面臨嚴峻的垃圾圍城困境。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2022年棄置於本港堆填區的固體廢物總量高達574萬公噸,每日平均量多達15,725公噸,當中7成全屬人為活動棄置產生;以全港700多萬人計算,每日每人平均棄置1.5公斤垃圾,數字驚人。

《施政報告》抓準香港國際教育品牌(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特區政府將成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擴大銜接連貫,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同時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筆者執教本港大學數十載,熱切歡迎全球各國各地區優秀人才來港求學、就業、創業,為香港由治及興、以變促興搭建好人才庫。

加速拓科技金融 助引「長期活水」(吳永嘉) – 評論文章

當「金融」遇上「科技」,可以是「金融科技」,也可以是「科技金融」。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FinTech),是指透過高科技如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運算等,令支付、存款、借貸及集資,以至保險、投資管理等變得更有效率的創新產業。

堅定制度自信 為國為港再立新功(吳永嘉) – 評論文章

新中國成立75周年,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度為我國創造舉世矚目成就提供重要制度保障,確保我國始終沿着發展正軌推進,確保人民始終當家作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人大政協的工作成果,充分肯定人大政協的制度優勢,並為未來人大政協制度建設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摒棄本位主義留住人才(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老齡化嚴重,留住人才、吸納人才、培養人才已上升至國家戰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已提出積極、進取「搶企業」、「搶人才」,包括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人才服務窗口」,以及設立「招商引才專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