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求變 放下「心魔」(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政府日前宣布原本招標出售以興建及營運多層工廈,安置受到政府收地影響的棕地作業者的元朗及洪水橋兩幅用地中止招標,並計劃把當中元朗用地交予香港科技園公司發展微電子生態圈,另一幅洪水橋用地則預計納入產業園區發展。我一直倡議發展北部都會區時土地政策要具有彈性,靈活變通。政府今次的決定正正就是靈活變陣以強化政府主導角色,加快北部都會區產業發展。

建造業工人保障邁新階段 有汗出須有糧出(龍漢標) – 評論文章

去年底,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發布新聞數據,指去年下半年接連發生多宗地盤欠薪事件,受影響工人及二判超過2,000人,累計金額超過3億元。建造業工人「有汗出、無糧出」的情況時有發生,分判商遭拖欠工程費事件也間或出現,成為困擾建造業界的常見問題。

【經民聯暑期實習計劃】梁君彥與實習生分享議會點滴:提升市民福祉才是立法的真諦

經民聯每年透過暑期實習計劃,為實習同學提供深入了解立法會運作的寶貴機會。22日,實習同學們參觀立法會大樓,更與立法會主席、經民聯榮譽主席梁君彥進行互動交流,了解立法會的「科技革新」及重大法案的幕後故事。

【經民聯暑期實習計劃】參觀生產力局親睹亞洲唯一高端金屬3D打印機 陳祖恒冀港生把握港優勢

經民聯暑期實習計劃今日(18日)組織同學們參觀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生產力局主席、經民聯立法會議員陳祖恒親自接待了同學們,介紹生產力局重點工作,並強調香港在協助國家科技「走出去」的獨特角色。

善用科技 構建樂齡社會(盧偉國) – 評論文章

香港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到了2046年,65歲及以上的長者人口將高達274萬,佔總人口36%,換言之,每三位港人,便有多於一位是長者。立法會近日就這個議題展開一番熱烈討論,大家不約而同認為,特區政府有責任及早規劃,構建一個長者友善的生活環境,以及推動銀髮經濟的發展。社會各界也應盡量鼓勵長者持續參與社會與經濟活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安享晚年,活出尊嚴與價值。

經民聯實習札記(四) | Jenny:從政策草擬到社區實踐 我的政治實習微觀察

我很榮幸在林健鋒議員和李超宇區議員的辦事處實習,初次窺探何謂政治與政策。在立法會實習期間,我不僅負責草擬書面質詢和口頭質詢,還參與撰寫活動講稿及社交媒體貼文。同時,我還參加了香港電台《國安法事件簿3》啟播禮、網約車行業領袖會談,並實地考察了啟德青年驛站旅舍;在區議會實習期間,我先後參與了『2025明日領袖師友計畫』和『九龍城區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燈飾展』兩項啟動禮,並旁聽了九龍城區議會會議。此外,我通過在街站和辦事處接待,與街坊保持密切交流。

經民聯實習札記(三) | Terry:從醫健通到綠綠賞 科技助老改善民生

我在經民聯南區區議員賴家智的辦事處實習。在辦事處舉辦的智能電話教學活動中,我幫助多位長者學習使用醫健通、綠綠賞等政府應用程式。我與其他助理一同負責分組教學,根據長者的操作進度,逐一指導他們查看記錄和平台操作等。同時,我對長者進行一對一協助,過程中細心聆聽他們的困難,並以簡單易明的方式教導他們處理常見問題。例如有位伯伯不懂如何打開通知訊息,我便逐步示範及指導他設置快捷方式。這類日常支援雖然簡單,卻極具意義,能讓基層長者不被社會的數碼化洪流遺忘。這一過程不僅加強了我的溝通技巧,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數碼科技對基層市民的影響。

經民聯實習札記(二) | Jonathan:從政策生手到社區橋樑 在實踐中提升溝通技巧

我在經民聯區議員左滙雄的辦事處實習,為增加愛民邨街坊對長者津貼申請資格、程序及議員辦事處的認識,同時提升街坊對長者社會福利的關注,左議員特意在愛民廣場旁開設街站,派發長者生活津貼宣傳單張。我的角色是協助議員執行相關工作,向街坊介紹申請資格、程序等,並解答相應的疑問,如單人申請與夫妻共同申請的區別、高齡津貼與長者生活津貼的區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