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發展大格局 積極拚經濟惠民生(胡劍江)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日前公布,涵蓋多個層面,聚焦經濟民生,亮點紛呈,備受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筆者認為,是次施政報告在理念、方向和措施上與以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顯示出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的「大格局」,積極作為,推動香港發展,做到了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了「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特色和優勢。

經民聯在線

經民聯作為愛國愛港、對香港懷有高度責任感的工商專業界代表政團,多年來積極為香港發聲。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外部勢力環伺,為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帶來新挑戰。經民聯既努力說好香港故事、釋除外界對香港的誤解;面對外來衝擊與挑釁,經民聯亦敢於直斥其非,致力與社會各界共同維護香港的和諧與穩定。 香港正處於「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經民聯將一如既往,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支持政府施政,攜手化解香港經濟民生的各種深層次矛盾。同時,經民聯亦會繼續發揮工商專業界別所長,對香港在升級轉型期間遇上的各種短板與不足,主動建言獻策,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構建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貢獻正能量。 Previous image Next image 今天香港走出疫情、社會全面復常,三年的抗疫之路,成為每一位香港人共同經歷。在這段抗疫路上,經民聯每分每刻都與社會各界攜手同行,連結工商專業力量,收集一批又一批的抗疫物資,再透過聯盟的廣泛地區網絡,將物資送到有需要的市民手上,累計分發的口罩及快測包數以百萬計、愛心飯盒2萬個,防疫藥品、洗手液、防護手套等林林總總的物資更是不計其數地發送到社區、交到市民手上,本著關懷社區的初心,為社會大眾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援。 隨著社會復常,經民聯將繼續踐行「推經濟、惠民生」的行動口號,聚焦振興經濟、住房安居、長者安老、青年發展等市民關注的事務,切實排解民生憂難,與每位香港市民攜手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發表題為「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的《施政報告》,不但與經民聯發表的《七一宣言》中提出的「推經濟 惠民生」行動口號不謀而合,這份《施政報告》更採納了經民聯逾70項建議,相信有關措施將有助本港加快疫後復常步伐,應對環球經貿挑戰,為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打下堅實的基礎。 面對樓市供應增加、利率持續向上,不合時宜的樓市「辣招」正窒礙市場健康發展。經民聯今年初發表《撤銷樓市「辣招」研究報告》,促請政府有序撤辣,今次《施政報告》採納了當中的建議,包括由經民聯率先提出的人才置業印花稅「先免後繳」安排,以及減免買家印花稅、縮短額外印花稅年期等。經民聯促請政府,若樓市在「減辣」後沒復現炒風,應盡快全面「撤辣」,令樓市盡快復常。 經民聯一向關注基層市民住屋問題,敦促政府切實制訂「告別劏房」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有關建議在今次的《施政報告》中獲積極回應,政府宣布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將針對不合最低標準的「劣質劏房」提出取締方案。經民聯期望,有關措施能協助基層早日告別劏房,改善基層市民居住環境。 本港出生率持續下滑,經民聯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建議書中特別提出多項生育友善政策建議,包括推出一筆過生育津貼、育有子女家庭優先入住和購買公營房屋等,而這些建議皆獲特首採納,在施政報告中宣布了「2萬元新生嬰兒獎勵金」、「家有初生」加快上公屋和優先揀居屋等。經民聯促請政府考慮推出更多優惠措施,包括為育兒家庭提供交通費減免、外傭費用免稅額等,進一步刺激生育率。 2021年,政府將股票印花稅稅率由0.1%調高至0.13%,時任經民聯副主席、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聯同業界資深代表,向政府力陳此舉弊大於利。時光荏苒,振興香港證券市場成當務之急,今年《施政報告》終宣布將股票印花稅稅率「復原」至0.1%。經民聯認為,股票印花稅稅率應進一步下調至0.05%,政府亦應放寬上市監管、吸引東盟和中東新資金,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為了化解香港房屋深層次矛盾,經民聯近年發表了多份詳盡的研究報告,包括《十年安居計劃》、《開發新界 造福香港》等,提出增加土地房屋供應的全方位建議。今年《施政報告》終傳來喜訊,預告已覓得的土地可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熟地供應量亦將達3,370公頃,供應充裕。經民聯樂見有關成果,同時促請政府貫徹「基建先行」理念,在加快住屋供應的同時,提供完善的居住配套,盡快落實《鐵路發展策略2014》未完成項目,並建議興建第四條過海隧道等,構建安居宜居的家園。 今年6月,經民聯發表《共建灣區醫食住行》建議書,就深化香港與其他灣區城市無縫聯通提出的多項建議,部分獲《施政報告》採納,例如政府將由明年起擴大「長者醫療券」適用範圍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也會涵蓋例如深圳的個別指定牙科醫療機構,呼應經民聯的倡議。除此之外,港鐵近日亦宣布,由即日起至明年2月底,早上9時後乘東鐵前往羅湖或落馬洲可享票價7折。經民聯期望,東鐵綫全面取消過境附加車費,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特別是深圳交通融合。 聆聽意見 閣下如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將有關資料電郵至bpa@bpahk.org。

施政報告加快創科中心建設步伐(陳祖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由「工業專員」領導,支援重點企業在港發展、協助製造業利用創科升級轉型、扶植初創企業,並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等。相關政策釋放重大利好,環球市場將積極回應。

經民聯歡迎施政報告採納逾70項建議
「先免後繳」助吸人才 促全面「撤辣」讓樓市復常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合共採納了經民聯逾70項建議,包括樓市「減辣」、人才置業印花稅「先免後繳」、降低股票印花稅、大力發展創科產業、引入人才、主動對接國家發展等一系列措施。經民聯在今日記者會上表示,《報告》提出的措施有助提升市民和投資者信心,增強提振經濟的動力。當中人才置業印花稅「先免後繳」是由經民聯率先提出,雖然樓市「辣招」仍存很大放寬的空間,但相信有關措施對吸引各地人才輸入本港有很大幫助,其他措施亦有助本港加快疫後復常步伐,應對環球經貿挑戰,為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打下堅實的基礎。經民聯對這份《報告》評價為「積極有為 增強信心 打穩根基 應對挑戰」。

加速振興經濟 增強發展動能(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會在周三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過去一年,特區政府與各界攜手一起走出疫情,又以具體措施提升治理水平、紓解民困。在搶企業、搶人才等方面,特區政府亦取得不少成績。但無論在經濟復甦、樓市、股市方面,部分市民仍感到信心不足。特區政府應具備前瞻思維,積極應對環球經貿挑戰,制訂長遠、全面及平衡的產業政策,配合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明確「工業4.0」策略,推動新型工業化,並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以增強市場與市民的信心,加快疫後復常步伐,也應審時度勢完善整體規劃,加快落實步伐;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拓展區域合作機遇;建設安全宜居城市,促進社會多元共融。

邁向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階段(林建岳) – 評論文章

金秋十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盛大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70位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高規格代表團參加,向國際社會展示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積極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我十分榮幸能夠以香港貿發局主席身份參與其中,見證盛況。

源頭「走塑」 加速完善配套(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三讀通過《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主要目的是為了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提供法律框架;以及優化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和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作為法案委員會主席,我在發言時強調,從源頭鼓勵「走塑」固然重要,加速完善相關配套更不可少。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圓滿結束。我隨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的特區代表團出席論壇活動,期間亦出席了「企業家大會」、「互聯互通」高級別論壇及香港代表團晚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題演講,宣布中國支持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是為「一帶一路」的發展指出新方向,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未來繪畫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