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香港國際朋友圈只會越來越大(胡劍江) – 評論文章

「香港財經論壇2023:探討香港國際化之優勢與高質量發展」日前舉辦。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擁有無限發展機遇,香港社會在法治的堅實保障下,能為投資者、企業家提供安全穩定的營商環境,可以在這個自由開放的社會大展鴻圖。中聯辦主任鄭雁雄表示,香港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鄭雁雄主任指出香港具五大優勢,並對香港「國際化」發展發表三點意見,值得我們去思考如何善用:

打破階層界限 從根源解決「數碼鴻溝」(陳祖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提出兩年後政府服務全面電子化,在今年施政報告中再次強調。回想疫情期間,部分長者及弱勢社群在使用「安心出行」時遇上困難。當電子政府服務範圍不斷擴大,本港部分群體未有受惠於科技進步,甚至「數碼鴻溝」愈陷愈深,不僅構成社會問題,也有違發展智慧城市改善市民生活品質的本意。

經民聯呼籲社會各界在區議會選舉踴躍投票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這是特區政府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和重塑區議會後首場大型選舉。經民聯認為,區議會工作與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運作順暢的區議會是提升地區治理水平的重要一環,對「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推動香港踏入「由治及興」至關重要。是次區議會選舉意義重大,經民聯呼籲社會各界和選民履行公民責任,踴躍投票,善用手上的一票,支持敢擔當、有作為的愛國者進入區議會,共同推經濟、惠民生,建設香港美好家園。

「習拜會」溝通創成果(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日前閉幕,要數最令世界矚目的,必然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於會前舉行了長達4小時的會晤,並達成了多項共識。「習拜會」向世界傳遞了中美兩國和平共處的信號,暖風吹來,香港商界熱切期待亞太地區重現和平發展,提振各界對香港前景的信心。

經民聯發布「推動大規模舊區重建」研究報告
倡每5年重建750幢舊樓提供1.1萬住宅單位 設基金注資市建局

香港樓宇老化問題嚴重,樓齡達50年或以上、已經超過設計使用期限的私人樓宇多達8,700幢,對不少舊區的居民造成極大安全隱患。經民聯今日召開記者會,公布「關於推動大規模舊區重建」研究報告,聯盟認為,舊區居民要安居,舊區重建須加快,並重點提出推動舊區重建11項建議,包括設立舊區重建KPI,每5年啟動750幢舊樓重建,提供逾1.1萬個住宅單位,以及成立專項基金注資市建局,解決重建的資金問題等,經民聯促請特區政府以大規模重建舊樓為契機,令舊樓居民告別惡劣居住環境,真正實現安居夢,以加快解決房屋這個頭號民生難題。

發展工業旅遊 推進產業融合(吳永嘉) – 評論文章

香港歷來都是國際遊客首選旅遊目的地。年初以來,特區政府為加快香港經濟復甦的步伐,亦接連舉辦了「你好,香港!」、「開心香港」和「香港夜繽紛」等一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吸引遊客重臨香港。除此之外,香港也成功舉辦了包括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內的多項國際盛事,讓香港不僅重返國際舞台,更站在舞台的中心。

搭建連接全球市場的「香港通道」(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日前在上海舉行,超過300家香港企業出席,數目為歷屆之冠,差不多佔全場參展商的十分之一。其中貿發局率領的香港企業參展團,規模也是歷屆最大。與此同時,今年我們還首次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舉辦以香港為主題的一個分論壇,十分榮幸得到行政長官李家超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分別為開幕致辭,還邀請了多位香港重量級嘉賓,分享他們的真知灼見。

重振經濟 因時制宜(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拼經濟、謀發展,不僅靠政府推出良策妙計,亦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國際關係緊張、外圍環境複雜多變下,商界更需要團結堅定配合政府施政方針。香港總商會聯同多個外國商會代表上周赴京,拜會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夏主任充分肯定總商會對香港經貿發展發揮的重要作用。而夏主任日前亦都南下深圳與商界人士會面,顯示出對商界的重視,肯定商界對社會作出的貢獻,願意聆聽商界意見,了解社會各階層人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