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六個守住」激勵各界創新局(胡劍江) – 評論文章

日前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應邀出席香港立法會午餐會並致辭,與立法會議員一起探討香港回歸以來「變與不變」的問題,並指出要準確把握「六不變」「六變」:不變的是,「一國兩制」沒有變;高度自治沒有變;法治和營商環境沒有變;民主自由沒有變;生活社交方式沒有變;國際化特色沒有變。變的是,中央全力挺港惠港,香港健步由治及興。香港同胞當家做主,優質民主得以實現。國家安全獲得保障,長治久安可感可期。特區治理不斷完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香港經濟長足發展,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對外交往日益廣泛,國際影響明顯擴大。

經民聯支持政務司司長在聯合國反映香港實況

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以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身分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發言時指出,香港特區在今年3月完成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後,香港市民毋需憂慮暴力和破壞重臨,重拾繁榮安定的生活,並全面享有合法權利和自由。經民聯全力支持陳國基司長到聯合國如實反映香港現況。經民聯呼籲香港社會各界全力把握國家發展機遇齊心謀發展,並繼續積極說好香港故事,促進國際工商界和企業進一步了解香港的最新營商環境,同心建設香港美好家園。

守住根基心不變 通時達變更為民(梁君彥) – 評論文章

回想起1997年回歸日,中國國旗與香港特區區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那一刻的喜悅與自豪,至今歷歷在目。光陰荏苒,轉眼香港已回歸祖國懷抱27年,雖曾走過動盪的日子,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現已重煥生機,邁入由治及興的新時代、新篇章。身為立法會主席,見證行政和立法機關良性互動,攜手為香港繁榮穩定而奮鬥,令巿民生活得更充實、更幸福,亦更有保障,我深感欣慰。

經民聯在線

經民聯今年起在地區成立多個綜合辦事處,凝聚各方力量提高地區服務水平。位於油尖旺的首間地區綜合辦事處於7月8日率先開幕,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蒞臨主禮並致辭,他肯定經民聯的地區工作「做得廣、做得深」。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致辭表示,為配合特區政府做好地區治理工作,聯盟在九龍、港島、新界成立多個綜合辦事處,凝聚經民聯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和商會領袖等力量,為市民提供「貼地、貼心」的服務。(了解更多) 經民聯成員上周與行政長官李家超會面,提交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書。建議書聚焦配合國家,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高質經濟」、「高質惠民」、「高質治理」,在十三大範疇提出共148項施政建議,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增強香港「興」的動能。具體包括發展跨境電商產業,搶佔中國16萬億元人民幣這個全球最大零售電商市場;放寬投資移民門檻,允許有關資金購買本港住宅物業;向中央爭取在東莞設立冷庫設施,簡化經港中轉食品檢測和進入內地時可獲減免關稅,以充分發揮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運中轉角色和優勢。(了解更多) 經民聯發布「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研究報告」,建議香港聚焦「新服務」、「新製造」、「新業態」這三大方面着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並提出15項具體建議。報告指出,香港是國家內外循環的重要接口,在構建「雙循環」產業互聯網交流平台上,具有內地城市所沒有的獨特優勢和地位,建議爭取中央支持將香港定位為「雙循環」產業互聯網交流平台,推動更多海內外企業使用香港平台,不僅為GDP貢獻數以千億元,而且能夠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性的信息中心、項目對接中心。這是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中之重。(了解更多) 人工智能技術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為響應發布會主題,經民聯在「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研究報告發布會上,現場播放由AI(人工智能)作曲、作詞、主唱的主題曲和音樂影片。聯盟團隊運用多個生成式AI,輸入報告內容、設定歌曲風格,便製作出主題曲的試聽版本。經過分鏡、剪接及字幕等後期製作後,一首由AI製作的主題曲和音樂影片便正式出爐! 特區政府公布今年授勳名單,經民聯多位成員及顧問榮獲勳銜及嘉獎,肯定他們為香港社會作出的貢獻。獲頒授金紫荊星章的經民聯副主席梁美芬教授表示,特別感謝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的嘉許,並指這個榮譽屬於她的團隊,感謝團隊一直以來並肩作戰,以及社會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了解更多) 經民聯暑期大專生實習計劃繼續為同學們安排一連串精彩參觀活動,由聯盟成員帶領實習生參觀無綫電視新聞部、國泰城和立法會。同學們把握難得的機會,與經民聯榮譽主席、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對談,暢談行政立法關係及經濟發展方向等。此外,實習生出席經民聯青委會舉辦的兩場政治政策研修系列講座,由商經局局長丘應樺分析香港最新經濟狀況及由經民聯副主席梁美芬教授主講國家憲法的重要性,同學們都踴躍與星級講者對話交流,上了收穫滿滿的一課。 作為對香港懷有高度責任感的工商專業界代表政團,經民聯的核心成員一直在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立法會、區議會等不同平台代表各自的工商或專業界別,擔當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溝通橋樑,積極為業界發聲、爭取權益、出謀獻策,大力推動業界發展,持續增強香港發展動能。從今期開始,《經民聯在線》將新增「業界代表」欄目,向各位介紹這些業界代表的使命和具體工作,敬請留意和支持。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博士擔任立法會議員十多個寒暑,深刻感受到立法會經歷的變化:中央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恢復議會秩序,扭轉過去議會內耗、泛政治化的亂象,展現出理性議政論政,為民做實事謀福祉的新氣象,讓香港重回正軌,保障「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批35項工務工程撥款1328億元 過往立法會出現的「拉布」劣行,持續拖累工務工程撥款,曾經積壓逾一千億元款項,影響經濟發展和民生基建,香港整體發展裹足不前。經歷完善選制後,代表工程界的盧偉國在擔任工務小組委員會主席期間,理順工程撥款。單計二○二三年度,工務小組委員會共審議35項工務工程撥款建議,總撥款額達1,328億元,當中31項撥款建議同期獲財委會批准,涉及撥款額為1,226億元。盧偉國明言,「工程師的天職是解決問題」,工務工程涉及的土地、房屋、民生建設等項目,與全港市民的福祉息息相關,所以在工務小組委員會主席任內致力理順工程款項的問題,務求做到追回進度,加快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 疫情下不辭勞苦續為工程界覓機遇 另一件令盧偉國感受至深的事就是新冠疫情襲港時,各行各業均大受打擊,工程界也不例外。盧偉國憶起,疫情初期,全城掀起撲口罩潮,地盤工人都「一罩難求」,面臨停工問題,生計大受打擊。作為工程業界代表,盧偉國為防疫物資四處奔波,張羅到口罩、消毒搓手液等用品,轉贈予業界團體,讓地盤從業員順利開工,確保工程進度不受影響。當時,工程界正面對工作鏈、供應鏈及資金鏈斷裂的嚴重危機,盧偉國積極反映業界的難處,期望特區政府免除延誤罰款,支援工程界渡過難關,相關建議獲得當局採納,發展局延長政府工程合約工期及私人發展項目於地契內的建築規約期限,包括所有在施工階段的政府工程合約,會以彈性方式處理承建商因這波疫情影響而提出的延長工期,授予最多六個月的額外工期;以及在指定日期內尚未履行建築規約的地契,其原有規約期限可免補地價延期最多六個月,這些措施無疑有助減輕業界的困擾和壓力。 盧偉國表示,香港經濟疫後復甦未如預期,特區政府應汲取工程項目數量曾經大起大落的經驗教訓,審慎有序推出工程和基建項目,為青年工程師的專業發展鋪出康莊大道。他又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蘊含重大機遇,去年香港工程師學會與廣東省工程師學會簽訂互認框架協議便是一個好例子,為香港工程師跨境執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盧偉國強調將會繼續爭取兩地專業資格互認以及各項配套支援措施,幫助香港工程專才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業界謀求發展機遇,建設香港,建設未來。 聆聽意見 閣下如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將有關資料電郵至bpa@bpahk.org。

發展新質生產力 香港的角色與擔當(陳祖恒) – 評論文章

當前,我國正進入以新發展理念為綱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轉折點。同時,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以人工智能、5G、量子計算、新能源等為代表的創新科技席捲全球,兩大趨勢在交織碰撞中孕育出新的機遇。憑藉深厚工業根基和歷史沿革,香港如何面對新的時代機遇,形成新的自身優勢,以己之長,貢獻國家之需,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力以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代表新銳發展力量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展現了應有的擔當。

精簡續期程序 體現高度自治(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本周通過《政府租契續期條例》。過往當土地契約到期,地政總署就會和業權人協商並簽立新的土地租契。然而由明年6月起將有大量地契到期,單是2047年6月30日當日,同日到期的地契就涉及約30萬個地段、逾150萬名業權人。新法例正正是透過設立常設機制,在憲報刊登續期公告,分批為地契續期,取代目前政府逐一與業權人簽立新租契的安排。這不僅釋除坊間對「2047大限」的疑慮,為市民及投資者派「定心丸」,更大大提升效率,便民利商。

經民聯感謝中央提高內地居民赴港澳遊個人免稅額

對於中央有關部門今日宣布將內地居民旅客自香港進境內地攜帶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由現行的人民幣5,000元提高至人民幣12,000元,同時保留進境口岸免稅店額外購買人民幣3,000元免稅商品政策,額度合計人民幣15,000元,經民聯表示全力支持和衷心感謝。經民聯認為中央持續推出惠港政策,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關心和支持,相信將為本港零售及相關行業帶來更多需求和消費,為本地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力,有助提振香港經濟。

香港競爭力更勝往昔(胡劍江) – 評論文章

近日據多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六成以上市民滿意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表現。今年是香港回歸27周年,也是本屆政府施政兩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管治團隊完成《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後,進一步築牢維護國家安全屏障,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務實有效,取得的成績得到廣大市民衷心讚許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