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25日公布,筆者早前分別聯同經民聯和紡織及製衣業界,向特區政府遞交施政報告建議書。筆者和業界也期望,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優化措施,協助中小企在環球經濟不明朗的氛圍下,加快疫後復甦、復常的步伐,助力中小企開拓更多國內外商機,以及探索為業務升級轉型的可能性。
中小企在香港實體經濟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筆者過往持續關注中小企的營運情況,並積極向政府爭取優化支援中小企的措施,為中小企營造更優質的經營環境。過往數月,我在不同場合都與不少中小企負責人、商會及行業協會等持份者會面交流,聆聽他們的心聲,深入了解他們在營運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簡化資助計劃申請 助拓內銷
受環球經濟疲弱,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亦放緩,本地中小企的經營情況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殊不簡單。因此,筆者期望,施政報告從以下4大層面和領域着墨,支援中小企發展和復甦復常,為香港締造更優質營商環境。
第一,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擁有14億人口的內銷市場,為紡織及製衣界等本港工商界,帶來龐大的發展機遇和商機。同時,今年是國家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十周年,沿綫國家絕對是商機無限。筆者建議,政府從以下幾方面多管齊下,支援中小企開拓內銷市場及新興市場的商機。
其中,筆者一直向政府爭取簡化「BUD專項基金」的申請流程和採購規定,最終預算案宣布推出「申請易(Easy BUD)」,承諾在30個工作天內處理10萬元以下的基金申請項目,處理時間大減一半。筆者認為,政府可參考「申請易」,以類似模式延伸其他政府資助計劃,以突破性思維加快申請各項政府資助計劃的程序。筆者亦建議政府持續優化「BUD專項基金」,例如研究簡化10萬元以上申請的處理流程,以更有效率地幫助企業開拓內銷及海外市場的業務。
此外,筆者期望,政府繼續優化出口信用保險措施,包括密切監察和留意「中國內銷風險分擔安排」的申請情況,適時作出檢討和優化,並與信保局檢討以更進取策略,開發更多合作夥伴,針對內銷市場、東盟及新興市場推出更全面的出口信用措施,為中小企擊破開拓內銷及海外業務的痛點。
優化推廣基金 擴營銷通路
筆者與經民聯亦向政府提出,建議優化「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包括提升每間企業資助額的上限至120萬元,單一項目資助上限金額增至20萬元。筆者相信,此舉能夠進一步鼓勵和推動中小企利用電商平台及直播帶貨等方式,開拓新的營銷通路,更有效地開拓龐大內銷市場。
第二,除了透過優化資助計劃及信保措施協助港企打入內銷市場,筆者期望政府在施政報告就加快推展「灣區標準」着墨。筆者認為,政府應更積極參與「灣區標準」的制定工作,並將適用範圍擴展至更多食品、紡織品等商品。
此外,政府亦應加強與內地當局商討,爭取簡化貨物進出口流程,提升產品在灣區的流通性,並向國家爭取,讓備受國際認可的香港檢測認證機構,參與更多「灣區標準」檢測認證工作,從多面向地善用「灣區標準」,協助港企打入內銷市場。
第三;筆者期望,政府推出具針對性的短期支援措施,紓緩中小企面對的財務壓力。
適切財政支援 解燃眉之急
其中,「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安排於7月底到期,部分企業的42個月「還息期」將會結束,即將需要還本,為企業帶來沉重壓力。因此,筆者建議政府在有序退場的同時,需研究是否需要推出其他支援措施,包括與銀行機構商討延長還本期的可能性,甚至提供其他適切的財政支援,解決中小企的燃眉之急。
最後,生產力局擔任政府多項支援中小企資助計劃的執行機構,轄下的中小企資援組(SME ReachOut)一直積極協助中小企申請相關資助,例如「一對一」免費諮詢服務及舉辦活動,為中小企配對合適的政府資助計劃方案,備受業界歡迎。
筆者期望,政府能加強推廣和支援中小企資援組,讓更多中小企知悉有關支援服務,更到位、聚焦地善用政府支援中小企的政策和資源。
總言之,中小企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石,佔香港企業總數九成八。因此,筆者期盼,特區政府能夠積極回應業界建議,加大力度協助中小企復甦復常,未來繼續騰飛發展,團結一致為香港增強發展動能,一同繪出亮麗前景。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632863/4%E5%B1%A4%E9%9D%A2%E6%94%AF%E6%8F%B4%E4%B8%AD%E5%B0%8F%E4%BC%81%20%E5%8A%A9%E5%8A%A0%E5%BF%AB%E5%BE%A9%E7%94%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