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拆禮物日」,是大小朋友們都喜歡的日子。首先,藉此專欄向全港市民送上祝福,願各位新年進步,幸福安康。希望香港能和諧穩定,再續繁榮。
經歷了近八十日的佔領行動,社會的緊張氣氛隨着假日來臨有所緩和。然而,就着政制改革的爭論及其他社會民生問題有待解決。正如去年底我在本欄所說的,在社會對立和猜疑風氣下,要突破政改僵局殊不容易。政改問題需要坦誠溝通,建立互信,需要各持份者拿出誠意與勇氣。然而,我們的期望並未達到,佔領中環、衝擊政府、包圍立法會,以及議會內的不合作運動,一浪接一浪地影響社會民生。經過了撕裂和對抗的二○一四年,二○一五年香港社會何去何從呢?我們的轉機又在哪裏?
爭取民主不代表任意妄為
儘管佔領行動暫時落幕,但隨着政改第二輪諮詢工作的展開,目光定必再聚焦。其實經過廣泛的發酵和報道,社會上對二○一七年落實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的訴求是清晰,雖然有不同的意見,但並沒有一個完美方案能滿足所有市民的期待。然而,香港只是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的大原則下,任何關於政制的改革,都需要在《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定的基礎上討論,並不能在憲制外另闢蹊徑。
經過今年的經驗,相信大多數市民都會認同,爭取民主、公義,並不代表可以任意妄為,以破壞法治,擾亂社會秩序作為藉口,決不能畢其功於一役。而應該穩打穩紮,互諒互讓,逐步落實民主進程,才可令社會平穩。
議員更應督促政府
大部分的市民都具有大局觀,都非常熱愛香港。大家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在社會上闖出一番事業,造福社會。然而市民對政府的工作有要求、有期望;期待有更穩健的社會、更繁榮的經濟、更優越的社會保障和生活環境,也是人之常情。這正正是政府需要不斷反思和改進的地方。作為議員,我們除了監督政府施政,更應督促政府不斷促進經濟,改善市民生活。如果只是一味「為反對而反對」,在議會內堅持「不合作運動」,令政府的施政癱瘓,這是否真的為市民的利益着想呢?
儘管二○一五的前路並不明亮,但只要有一絲的曙光,我們還是應該勇敢地向目標進發。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