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齊心協力 精準抗疫 力求「清零」(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本港昨日新增625宗確診,初步確診約500宗,2周以來,香港共確診逾2千宗,單日確診屢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內地的朋友都在問:香港怎麼啦?

2月6日,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接受傳媒專訪談論到香港疫情。梁組長闡述了兩方面內容,第一是「動態清零」的定義、香港「動態清零」又是否可行?答案是可行的,且必須實施;第二是針對香港抗疫給出三個建議:

一、精準流調,盡快隔離;

二、精準劃定密切接觸者,精準劃定風險地區、精準進行醫療救治;

三、社區層面的防控。

筆者完全同意支持梁組長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已經錯過了控制疫情「黃金時期」,所以必須立即迎頭趕上,動員各種力量,協力同心,共同抗疫。

政府牽頭動員全社會力量

政府一直講各種抗疫人手「短缺」,疫情爆發兩年多了,我們的各種人手依然不足,香港面對的究竟是人手「短缺」問題,還是不知道如何動員該動員的力量?

筆者絕對相信在此等危機中,要動員香港的愛國團體、政黨及NGO等並不困難。很多香港人其實有心有力,但在防疫的重大舉措上可能無從入手,或等着政府的號令,如果大家都可以齊心協力,香港社會必定能打好這場「戰疫攻堅戰」。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現在正是用兵之時,政府應動員可動員的所有力量,即使是居家工作的公務員,也可以幫助包裝、派發防疫物資,這麼簡單的工作,義工能做,公務員隊伍只要調動得宜,相信也是很龐大的支援。

2月7日的《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動態清零」是香港抗疫的科學選擇》,文章講到, 「動態清零」利於香港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實行所謂「與病毒共存」的「躺平」策略,如任由錯誤論調大行其道,混淆視聽,將動搖香港全社會的抗疫信心,影響抗疫成效。香港必須以與內地恢復通關為目標,除「動態清零」這條路外,香港別無選擇,堅定的反對「與病毒共存」,這種言論只會繼續讓「通關」變得遙遙無期,令恢復香港的經濟民生之路更遙遠。

特區政府昨日再為防疫措施加辣,包括本月24日起須使用「安心出行」和接種疫苗,才能進入商場、超市等處所、收緊「限聚令」至兩人、修訂勞工法例推動疫苗接種率等。收緊措施本身值得肯定,然而這一系列新舉措,與完善流調溯源機制仍沒有直接關係,在檢測工作上,政府日前只是提出會向市民派自我檢測包,筆者對其效果存疑。

原因如下:一、西方不少國家容許自我檢測之餘,還會訂立配套措施如強制國民注射疫苗,香港可以做到嗎?二、市民即使自己檢測為陽性後,政府也不會直接承認,還需要去檢測中心再次檢測確認,讓懷疑帶毒的市民到處走,9秒鐘足以傳播另一個人,整個過程中是否會令更多人中招?三、參考2020年派發銅芯抗疫口罩的例子,社會整體回應強差人意,只有單純派發自我檢測包,會否有如派發銅芯抗疫口罩般成效不彰?四、政府公布相關安排要等到3月底,病毒不會等人,時間緊迫,一個多月後香港疫情會爆發到什麼程度?

全面擴大檢測範圍

香港已經到了危機關頭,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策,與其學習西方國家、一味等待蹉跎,不如認真探索如何做到「動態清零」;與其派發自我檢測包,不如直接考慮向中央求援,進行全民檢測,讓香港盡快「清零」。全民檢測要成功,還必須有相關配套,例如清晰訂立罰則。只要政府有心去做,筆者相信坊間所有愛國愛港力量、全體立法會議員都會配合政府的緊急呼籲,提供一切可行的協助;群策群力,事必成!

精準抗疫,迅速恢復民生,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750萬市民的心願。新冠病毒已經從公共衞生問題演變成社會治理問題,正如《人民日報》所講:我們堅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只要香港社會同舟共濟、同心協力、科學精準防疫,一定能夠早日戰勝疫情,讓經濟社會發展重回正常軌道,這顆「東方明珠」必將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刊於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