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鼓勵創業不能單派錢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上星期,立法會就促請當局關注本港年輕人的「四業」問題展開議案辯論。所謂青少年的「四業」,是指「學業、就業、置業和創業」四大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範疇。近年社會各界對八十後、九十後青少年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和層面,希望了解他們的確切需要。

近年來,年輕人參與示威遊行活動的畫面不斷在電視新聞中出現,令不少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為現今的年輕人都是憤世嫉俗的。不過,筆者所屬的「西九新動力」,今年初曾進行了一項「香港青少年需求意見調查」,訪問了超過一千名十六至三十歲的年輕人,所得出的結果卻有不同發現:有六成四受訪者認為,現今很難找到理想工作;二成一受訪者更指連搵工都有困難;至於渴望自己創業的則高達六成,他們最希望政府能成立創業基金,並提供相關的稅務優惠及培訓課程;還有一項很值得關注的是,受訪者當中,表示願意回內地工作的亦高達七成。此外,在被問到最希望社區青年中心能提供多些哪類設施時,五成二年輕人的答案是自修室,而非大家以為的球場或WiFi上網服務。

由此可見,香港不少年輕人其實是很積極上進、敢闖敢拼的一群,明白成功須苦幹的道理,甚至不少渴望建立自己的事業。不過,他們即使滿腦子計畫,很多卻不知從何入手,既缺乏相關的經驗和知識,也沒有足夠的資金。

重拾「獅子山下」精神

不少歐美地區都設有所謂的「天使基金」,由商界牽頭撥款成立,專門發掘一些有潛質的年輕創業者,幫助他們實現夢想。不過,創業畢竟是一門高風險投資,尤其是頭兩年最為艱難。對年輕創業者而言,除了資金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管理、營運及推廣方面的技巧,不然創業很容易變成「燒錢」活動。若果能得到有經驗的商界人士指點和教路,分享其創業心得,肯定事半功倍。可是,現時除了「創業基金」欠奉之外,本港也缺乏具廣泛認受性的青年創業培訓課程。至於政府轄下的「中小企貸款計畫」及「創新及科技基金」等等,一般青少年亦未必符合資格申請。鼓勵年輕人創業,既可活化市場,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亦能幫助他們實現理想,尋找出路,重拾當年「獅子山下」的精神。我期望特首在明年初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中,能提出成立「創業天使基金」,為有潛質、有諗頭的年輕人提供創業的土壤。

事實上,相信不少讀者和我一樣,都是成長於六十、七十,甚至五十年代。當時的香港,就正如電影《七十二家房客》裏描述的情景,社會的物質條件很差,小市民終日為口奔馳、埋頭苦幹,從來不期望要靠政府支援。即使如此,當年普遍的年輕人,不會因為生活環境差而感到氣餒或沮喪,大家都是憑着一股拼勁勇往直前。如今香港早已躋身發達經濟體的行列,教育亦已經普及化,年輕人卻反而感到更迷茫、更悲觀,原因為何?

近幾年社會上彷彿瀰漫着一股悲觀和負面的情緒,新一屆政府必須認真思考,如何能讓年輕一代重拾積極樂觀的信念,共同去迎接一個更美好的明天。就像《獅子山下》裏那幾句膾炙人口的歌詞:「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共勉之。

梁美芬

刊於星島日報 (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