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最大型運動會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日前在廣州的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揭開序幕,精彩而振奮人心的表演融合了粵、港、澳三地特色,智能科技與傳統人文元素在舞台上交織共融,正正凸顯了今屆全運會首次由廣東、香港和澳門共同承辦,粵港澳大灣區齊心協作的精神。而首次以承辦身份參與全運會的香港,派出歷來最龐大的代表團出戰,運動員及工作人員有超過1800人,可謂陣容鼎盛。
全運會是四年一度的國家體壇盛事,今屆全運會香港賽區承辦9個比賽項目,競賽場地包括今年新落成啟用的啟德體育園、香港單車館、香港哥爾夫球會粉嶺球場等。香港素來有舉辦七人欖球、高爾夫球、沙灘排球等國際賽事經驗,今次全運會亦體現了香港與大灣區城市是相互「補位」,各自發揮優勢。
體育盛事,凝聚民心。當有香港運動員參與的比賽項目,市民一同觀賞賽事,一同吶喊加油的場景總是令人熱血沸騰,每當有國家運動員或香港運動員登上頒獎台,作為中華兒女都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而體育競賽不僅令大家團結一致,上下一心,同時亦能展現舉辦地方的城市魅力。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巴赫到訪啟德主場館觀賞全運會七人欖球賽事後稱讚主場館「令人興奮」,香港擁有極佳的體育園區,認為大灣區具備申辦奧運所需一切條件。這正正是我們以自身實力說好香港故事。
事實上,體育盛事亦能為香港帶來龐大經濟效益。過往,香港每逢舉辦大型體育賽事,除了運動員及隨團人員外,亦吸引大量遊客來港。每年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舉行期間,每日數以萬計觀眾入場,酒吧食肆勢必爆滿,高球界盛事「LIV Golf香港站」舉行時亦都吸引不少高端旅客訪港。而今次全運會的香港賽區門票發售商推出觀賽加景點遊覽的旅遊產品就有2萬名旅客購買,可見體育旅遊模式確是有市場,能為香港旅遊、餐飲、零售、酒店等行業帶來商機。
發展體育旅遊需硬件先行,要有合適的體育場地設施和交通配套才能招攬具吸引力的體育盛事在港舉行,同時結合文化、生態旅遊景點,發展「體育+旅遊」產品,相信可令來港觀賽的遊客多留一會。
刊於星島日報